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96~104 小柴胡汤的证治运用(2)

九六、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岑,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九七、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九八、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九九、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一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一0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一0二、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一0三、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一0四、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这一节探讨一下小柴胡汤的组方结构。一共是七味药,其中有四味药是入中土的: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明明是少阳疏解剂,却一多半都是入中土的药。

人参可以补中土的气、补脾气。

甘草可以巩固中土的津液,巩固津液的同时,气也会跟着被巩固。但是甘草的主要功能还是巩固津液,补气的效果是捎带的,如果用甘草治气虚,效果并不好。之所以提一下,是因为在资料中会查到甘草有益气、补气这样的描述。

药物有其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前辈在记录药性的时候就记录在一起了,却没有告诉咱们哪些是直接功效,哪些是间接功效。就像以前提过附子。附子的直接功效是攻消里寒(用量小可以温里),里寒一除,阳气回藏,路就通了,浮阳就可以收回来,所以可以在附子的资料上看到“回阳”的功效。但是回阳并不是附子本身的直接功效,是间接功效,且只针对于有里寒造成的浮阳外越。前辈在写书的时候,就都写一块:附子回阳救逆。前辈认为这点小事不用说清楚,后人能明白。可事实上,中医传到今天,后人看起来就有困难。因为咱们现在习惯了一就是一的科学公式化思维,已经不习惯笼统的万物类象这样的模糊思维,而中医用的就是这种思维。

大枣可以巩固肌肉组织中的津液,也包括藏腑组织的津液。

生姜通过刺激脾胃,让脾胃加速运化,用来反佐甘草和大枣补固津液,万一补滞的情况,令其补而不滞。

这是道理,实际在临床运用,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补和通的比例。小柴胡汤七味药里有三味药功效是补固中土。

生姜有辅助升发的功能,可以归类为升发的药。当跟柴胡配合的时候,可以帮助气来升发。当跟桂枝配合的时候,可以帮助热来升发,当生姜跟半夏配合的时候,又能帮着化散痰湿、化散津液的瘀滞。所以生姜在这即帮了柴胡升发,又帮了半夏去除痰湿水饮的郁滞。

小柴胡汤方中柴胡和半夏的用量都是半斤,按一两等于15克算,半斤是120克。半斤等于八两,黄芩用三两,那么柴胡和半夏与黄芩就是八比三的比例,这种比例是什么道理?

小柴胡汤此方有两个最主要的力量,一是柴胡的生发力,二是半夏的开散力,这个开散是指痰湿水饮。一边加强气机的疏通升发,在升发的途中要把郁滞的津液、痰湿水饮给打开,同时黄芩把局部郁住的热给散掉、通开,于是其合力就变成了一种疏通之力。哪里不通或者热郁住了就把热散掉,痰湿水饮郁住了把痰湿水饮散掉。这股又通又散,又能升气、又能散气、又能散津液、又能散热的力量,万一散过度,虚了怎么办?所以配上生姜、甘草和大枣。这种思想也体现了治木气,必要兼顾土气的临床规律。如果用五行来解释,就是木克土,木郁住了,郁出了热、痰湿,这股郁伤了脾土,土虚了,用四个字来总结:疏木保土。

人体这股少阳疏机,疏转之力不通了,会因人而异,表现的偏向不同。有的人郁了之后化热特别明显,单靠黄芩力量不够,所以经常会用像大柴胡汤,或是小柴胡汤加石膏等很多变方。陈士铎,远公先生对柴胡证的变化运用就有很多,下几节会集中讲一下远公的柴胡证运用。

再琢磨一下用量。《伤寒论》书中的用量都是非常大的,现在很少有人开柴胡汤用120克的柴胡和120克的半夏。原因以前说过,一是这么大的剂量指的是新鲜药材,富含水分,而不是像现在的干药材;第二个原因是以前的炉子燃烧效率没那么高,中国人烧柴烧了几千年,对于柴灶的改良也是越来越优化,在汉代的时候没那么优化。看过电影、电视剧里古人熬药的小锅、小炉子,可以想象那个火是不可能调的特别好,一般都比较旺。所以《伤寒论》里从来不说药熬多长时间,而是几碗水熬成几碗水,火大很快就熬干了。到了今天,用天然气煮开之后改小火慢慢煮,效率非常高,一般不用那么大量。

讲解一下不同的药量,就此方小柴胡汤而言,有什么不同的功效。

如果要治感冒表证,希望药力更多作用于表,柴胡的量相对于其他药的比例就要加大,比如黄芩用10克,柴胡就要用18或20克,柴胡的量要明显大于黄芩,原方比例是三比八,一倍多。只有柴胡的量明显加大的时候才能明显的治表证,就是感冒。甚至用柴胡25克配黄芩10克的比例也可以,用来治感冒。

如果用小柴胡汤帮着增强少阳疏机的运转,并不希望这股运转之力能明显的作用到表,那么柴胡的量就要减少,例如:黄芩10克,柴胡用15克,柴胡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可以开到15克到20克。

同理,如果某个患者需要疏通少阳,帮着疏解少阳的运转之力,可是这人又有点风气上涌、气机上逆,或气不得回藏,那用柴胡的时候量就要更小,可以柴胡和黄芩的比例为一比一。

如果是虚热不得回敛,可以黄芩的量略大于柴胡。

如果是痰湿水饮造成发热气机不降,可以半夏的量略大于柴胡。

如果是因为肝的津血不足,虚风上扰,在小柴胡汤里加白芍或者白芍和乌梅。因为白芍有养阴的功效,也有一些收敛的功效;乌梅息风收敛的功效更强。

这就提到了小柴胡汤的变化运用。前辈们有一句话叫:传方不传量。不是不传,是量要比方更难以把握。需要有更明确的诊断、更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在此提醒一句:在没能完全掌握变化剂量运用的时候,尽量按照原方比例去用。毕竟这种比例是祖师爷、前辈医家们代代运用,是一个较为中庸、较为广谱性的比例。意思就是还没学会灵活性之前,先刻板些,按照规矩走。规矩是一种束缚,同时也是一种保护。就像十八反十九畏,如果功底不够,就不要违反,如果功底够了,十八反十九畏反倒是一种束缚。

这就是中医的思维,从来不说一样东西就是对或错,而是在什么情况下合适,什么情况下不合适。对整体是合适的,那终将对个体是合适的。对整体是合适的,终将对局部是合适的,反之,对个体或对局部是合适的,而对整体不合适,那终将局部和整体也合适不了。这种思维方式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不知不觉的会影响咱们,尤其影响到知识精英。

举个中医外的例子,前些年,美国人把油价打压的特别便宜,借机会收拾伊朗和俄罗斯,顺便给中国埋坑。当中国习惯依赖廉价石油的时候,他再把价格拉起来,就把咱们给收拾了。左巴掌抽俄罗斯,右巴掌抽中国,盘算的非常好。中国如果贪恋这点局部利益,用这种便宜石油,真的就上套了,用不了几年就受制于人,所以中国做了一件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事,明明国际油价很便宜,却跟俄罗斯签订一个很长久的石油购买计划,反倒比当时的油价贵。这种事如果从眼前的局部利益来说,毫无疑问是吃亏了,可是从整体利益、长久格局来看,时隔几年之后,现在石油又开始涨钱了,如果那时候占小便宜掉进坑里,现在可就惨了。这就是整体观,不局限于局部,放眼于整体,局部利益经常就是坑。临床治病经常也是这个规律,所以说中医用的规律、道理,你观察天地、人、社会,都能找得到,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律。

当治一些顽疾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对于那些只考虑局部利益的,咱们会带有贬义的称之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反之,如果从整体利益考虑治病,那么很有可能暂时局部的症状不会得到改善,甚至加重,这时候怎么跟患者交代呢?不好交代,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些能治的病,最终治不了。因为患者对于医生没有很强的信心来支撑他扛过相当一段长时间的痛苦期,抗不过去病就治不好,治不好又要让患者满意,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就是淼叔为什么建议大家最好掌握起码的中医基础,这些年见过太多这样的病情,理论上能治,放到现实中治不了。

再拐回小柴胡汤方中四味药:人参、大枣、生姜、炙甘草,如果不用这些治中土的药,就取柴胡、黄芩、半夏,貌似这三味才是小柴胡汤的君臣之药。去掉之后会发生什么?很多情况下也会有效,但是如果患者有点虚了,可能就会因为中土虚弱而渐渐失效,更甚至会伤及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