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柴胡条文搜索十 鉴别少阳郁证 痞证 结胸

接着搜柴胡条文,条文一三六讲到了大柴胡汤证和结胸证的鉴别。结胸证还没讲过,借着这个条文稍微讲一下结胸。

一三六、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既然条文把大柴胡汤证和结胸证对比,说明这两者之间是有相似性的。先说相似之处,都是郁结,条文叫“热结在里”,说明都有热,在“结”这块是类似病情。不同之处在于结的病位不同。咱们判断病位不同、判断病性不同。大柴胡汤的结是以六经病位定位,这是咱们辨证的病位。而结胸证所发的病位,就是胸、协、腹出现明显疼痛拒按的症状,以此做为规律而总结的病名,这个病位不是六经病位,他的位置是胸、腹、协,集中表现在胸、腹、协等部位疼痛拒按为症状规律。就病性而言,可以是热邪结胸、水也能结、寒、痰、血都能结。那不禁要问:如果结胸证按六经定位,是哪一经?哪一经都有可能,但更多的是太阳病,因为疼痛的部位就在体表。具体关于结胸证咱们讲到一百三十多条,开始讲结胸的时候,总结着一块讲,现在大致提一下以做鉴别。

另外伤寒论还有藏结一说,已经是藏结,说明是三阴病。而结胸证病位在三阳,用的都是三阳的方法。就是邪气抟聚,伤到了有形的粘膜、膜网、肌肉,把这些或痰、或热、或湿、或血的郁结给打开,病就好了。虽然可能非常疼,疼的受不了,但是个轻浅的毛病。不过话说回来,结胸证这个症状在临床中不多见。不过如果在医院,人非常多,可能很多年会遇见一例,平时开诊所的,几乎看不见,我这十多年没遇见过。没遇见过,这个道理也得懂,这个法也得会治。

一四八、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仅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一四九、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条文显得很凌乱,凡是遇见这种很凌乱的条文,要习惯性的查一下康本,看康本怎么说的。

康本条文: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注: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少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注: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对比之下发现“此虽已下之,不为逆”是旁注,如果把这几个字挑出来再看,整个语句就顺利了。整个条文的思维线索就是柴胡证和结胸证(即陷胸证)和半夏泻心汤证之间做一个对比。因为柴胡证能出现腹痛;结胸证也腹痛,疼痛拒按;半夏泻心汤证也是经常用来治腹痛的方子。

半夏泻心汤是治肠胃科的妙药,几乎不辨证,遇见肠胃科的毛病就用这个方子,即便治不好,也多少有改善,所以这个方子也特别适合做商业化开发。就是不辨证,只玩概率,治胃肠道的毛病。以后这种玩法会特别多。商业化的中医势不可免,因为培养一个好的中医人才无法批量生产,可是生产药物,开发中药产品,能大规模批量生产。生产出来就玩概率,用西医的那套玩法,做个统计,百分之多少有效、百分之多少无效、特效什么的。那不是中医的思维,中医的思维是不玩概率的。所以有那么一句话:中医是不科学的,中医是没有经过大规模、大样本、双盲测试的。那些反中医的人就用这些东西舔着脸否定中医,这恰恰是中医的优势!中医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用玩概率。望闻问切诊断完之后,咱们就已经知道这个病好治、难治了,甚至这个病根本就治不了,治多久都治不好,咱们根本就不用做概率的统计。更何况用这种所谓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来否定中医,这是伪逻辑。中医是没经过这种测试,没经过测试只能证明不知道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不知道是有效还是无效的,顶多得出这个结论。却不能因为没测试过就得出是个假的。这就是伪逻辑,一个特别有学问、念过博士的,用这种伪逻辑显得特别有道理,特别振振有词。自己都不觉得丢人哪!丢人现眼不自知。如果中医去做这种双盲实验,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证实中医的有效性。还有马兜铃,用药用的就是偏性,偏性就是毒。身体的偏会随着治疗不断变化,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偏来治偏。谁没事把马兜铃的药当保健品慢慢吃,而且没事老把中药不辨证就往外开,那是中医干的事吗?别说马兜铃,人参吃多了都能吃出毛病来,阿胶吃多了也能吃出毛病。咱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好好打磨自己的医术,手上见真章。反对中医、黑中医的三种人里面,只有一种人是有坏心眼的,通过黑中医获利,其他更多不喜欢中医的人,是因为没遇见过能把病治好的中医,甚至是假中医,从此开始仇恨中医,他的人生体验告诉他中医不能治病。咱们没法责怪这样的患者,这种情况还得责怪自己,这话我一开始就说过。还有一批是人云亦云的,自己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外界的影响,跟着一块反对中医,这种人更没必要跟他说什么,等他需要的时候,自然会找中医。除非有一种人,像梁启超这样的,就是死了也不找中医,让西医把好肾给摘了,为了保护刚在中国发展的弱小西医,不去告状,不去打官司。这是伟人!这种人即便反中医,咱们也尊敬他。话说又十年过去了,这十年中又成长起一批年轻的中医,虽然还显稚嫩,但是挺好,稚嫩经过沧桑就会成熟起来。

条文一四九是用心下、胃这块的疼痛,不同的疼痛方式来鉴别。比如又满又硬的是结胸。自己觉得满、憋闷不通,但是按着不疼的是痞证。肚子疼、胃疼、腹痛,同时具有明确柴胡证症状规律的,这就是柴胡汤证。这种条文教给咱们一个思维方式:以某一个症状为线索,去用排除法,鉴别排除。如果这个腹痛是陷胸汤证,即结胸,就会有陷胸汤证的症状规律。如果腹痛有泻心汤证的症状规律,就用泻心汤。柴胡汤也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条文上,并没有详细的提怎么辨证是陷胸汤证,即结胸证。怎么是半夏泻心汤证,即痞证,怎么判断脉色症症状规律。咱们讲到结胸证或痞证的时候细讲,这里略微一提。

大致的鉴别方法、思路如下。陷胸汤证(结胸证)的主要症状是剧痛,并且手按着发硬,按着特别疼,特别拒按,可能会被西医诊断为腹膜炎之类的毛病。因为病位比较浅,体表的层面,以六经归类为太阳。同样,拿手一按,如果是柴胡汤证,疼的不是表面、体表这一块,偏里一点,痞证也是偏里一点,这样就排除了陷胸汤证。再看有没有柴胡汤证的症状规律,咱们现在讲的就是柴胡汤证的症状规律,一看有或没有,加以判断。痞证、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是寒热湿虚并存,导致中土运转堵住痞塞不通,所以在症状、脉象和舌象上会看到乱七八糟的象,似寒、似热、似虚、似湿。感觉特别矛盾、特别乱,如果出现这样的象就用泻心汤。比如特别经典的一种舌象,舌头的边或者舌头的尖是红的,其他地方确不红,颜色偏淡。或者舌头外侧那一圈红色,舌苔却是淡白的。舌苔或白、或黄、或满、或厚,一种貌似湿像的状态。颜色有淡的地方,也有深的地方。深为实,为热,这个深指的是红,有红的地方,有淡的地方,同时存在,那就是热跟寒、热跟虚同时存在,同时还有湿象,于是寒热虚湿并存。看见这样的舌象,直接开泻心汤。以前讲过,这种舌象配上肠胃上的异常症状,就开泻心汤,绝对不会错,以前提过泻心汤,比这里讲的要细致。这里咱们对比三个不同的证,所以略讲而已。等以后条文讲到泻心汤的时候,咱们会更加细讲。之前讲,现在讲,以后还讲,为什么这么讲?就是交叉对比联系。

咱们当然也可以按照泻心汤证条文所列举的症状规律来使用此方,那就是满、闭塞不通,但是疼痛不明显,就是以胀满为主证的痞塞不通的感觉,同时当然也要看一下舌象,舌象有热象、湿象、虚象,基本就可以百分百肯定就是泻心汤证了。不管表现的是腹胀满还是肚子有点疼,还是表现为拉稀,或者大便不畅。如果不参照舌象,只要遇见腹部胀满,疼痛不明显的,有一种痞塞不通,堵住的感觉,就上半夏泻心汤行不行?这就是蒙概率。刚才说了,多数情况下用了,症状也能减轻。

其实半夏泻心汤教给咱们一个治湿的方法,就是同时运用寒、热、燥,半夏干姜的燥和热,黄芩、黄连的寒,就是寒热苦燥除湿之法。像这些药:黄芩、黄连、干姜,这些都不是除湿的药,但是寒热苦燥一起用的时候,本身就有了一定化湿的能力,因为能打开中土,帮助中土运行通畅。以前提过用半夏泻心汤绝对不能用东北参,可以用党参,也可以用北沙参。用党参的话,量也不能大,因为党参虽然补的力量不强,可多少是性质偏补的,补厉害了郁滞化不开。同样,如果里面的甘草、大枣量放大了,郁滞也化不开。之所以放上人参、大枣、甘草这些药,就是反佐,防止那些苦燥寒的药把中土给伤到,是平衡牵扯。

方中带有反佐的用法,在经方中经常出现。比如上节讲的柴胡龙骨牡蛎汤,里面加桂枝,就是反佐。怕降的太厉害,把心肺给降虚了,或是蛮横的、强行沉降令气机结于里。如果遇见先天心气旺盛,心血旺盛,平时一点都不虚的病人,不加桂枝也没事。考虑到安全,实用性宽广,一般都加上,使用原方。只是有的时候,个别情况用原方的话,比如此方半夏泻心汤,可能某些人就真的郁住化不开了。遇见这时候其实挺头疼的,方子开对了,但是剂量没弄好,这就很难总结到底是哪的错,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去发现这个问题,总结都没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