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取经重录6

卫分证治第四法——滋阴液兼以疏表,清温邪而退其热。

素质阴亏,津液不足,又感温热邪气,重伤津液,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干咳心烦,口渴咽干,尿少而黄,舌红干瘦,脉象细数。津亏无以滋汗,汗源不足,故汗少或无汗。必须用滋阴解表方法,仿加减葳蕤汤——生葳蕤(玉竹)10克、沙参10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嫩白薇10克、苦桔梗10克、葱白6克、淡豆豉12克、前胡6

加减法:

若口干心烦,脉象细数时,加生地黄15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

若舌绛口干,心烦有汗,脉数而有力,加生石膏12克(先煎)、生地15克、知母6克、花粉12克、茅芦根各15克。

若舌苔根黄且厚时,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或加炙杷叶15克、保和丸15克(布包)。

若津伤较重,唇干而裂时,加川石斛20克、西洋参粉3克(冲)。

咱们先把卫分四法讲完,然后再整理卫分证治用药的规律。赵老上来就把病情的前提交代了,此人平素阴亏,又外感温热邪气重伤津液。交代这个前提,就是告诉咱们治证原则。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感受温热邪气发热、怕热都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怕冷呢?原因有二:

  1. 阴阳平衡,经脉和藏腑才会发挥正常作用。当前卫气失衡,即便是津液不足,卫气也会表现出一些规律性的怕冷。就像咱们看《伤寒论》的条文发现,有一些热证也有在表微恶风寒的症状。因为太阳就是这个功能,其受伤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恶寒。但此处是微恶寒(不明显的恶寒)。患者也可能觉得里面热、外面凉。盖上被子觉得热,掀了被子觉得凉。
  2. 热闭于里,阳气不得外达于表,就不能抗寒,所以恶寒。

接着看赵老的讲解,此人平素伤阴,又感受了外界的温热邪气,继而发热。还兼恶风寒、头痛、干咳、心烦、口渴、咽干、尿少、尿黄、舌红、舌干瘦。后面兼的这些症状就好理解了,因为都是热象,并且是热伤津液。尤其此处的舌干瘦、舌瘦一定是阴虚日久,此症在临床上对应性极高,几乎百分百。

讲一个小技巧:人的舌头有弹性,是可塑形的,所以要确定舌头是否真的瘦,得观察伸舌头的整个过程。单看舌头完全伸直时是扁、瘦,不一定是真瘦;如果缩回一半还保持瘦,那才是真瘦。所以同样是阴虚,舌瘦小的难治,舌不瘦小的好治。这就是万物类象、象类万物、术类万物的思维。还有一个小技巧:同样是一个阴虚证,舌苔干、垢、脱苔的治起来比舌苔均匀的难治。

文归正题,赵老接下来讲:津亏无以滋汗,此时必须巩固他的津液。不同的药在不同的层面巩固,之后解构药的时候会细讲。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当热伤津液的时候,用地黄慢慢滋阴,反倒不如葳蕤恢复津液来的及时。看下赵老给出的方子:

生葳蕤(玉竹)10克、沙参10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嫩白薇10克、苦桔梗10克、葱白6克、淡豆豉12克、前胡6克

滋津液的药:

生葳蕤、炙甘草、杏仁、北沙参

杏仁有润性。沙参肯定是北沙参,以滋津液。

治热药:

嫩白薇10克。嫩白薇跟白薇有什么功效上的区别呢?咱们也不知道,这是赵老用药的细腻之处,需要今后临床慢慢体会。目前咱们就当白薇解,其是一味寒凉药,可以入营分、血分。可以散营分、血分的热。既能驱邪外出,使邪由里出表;又能驱邪下行,使邪顺着水道往下走;还能走血脉,凉血。此证从现有的描述来看,入营分、血分并不明显。但是此人的体质平素就阴虚,他得了热证之后,极容易入营血。因此加了这些入营分血分的药。

针对干咳的药:杏仁、桔梗、前胡。因为患者还没有形成大量的被热炼化的干痰,但有热就一定伤肺,多少生成一点干痰。所以赵老会经验性的处理一下,但不会以此为主。此处留个疑问,如果形成了大量胶痰、粘痰,赵老是怎么治的呢?大家自己在赵老的书中寻找答案。心中带着一个,或数个疑问去学习,等待答案的到来。因为早晚会在某一段文字上,学到这个技巧。因为你一直在追寻这个答案,所以一旦发现,就很容易记得牢。这也应了禅宗那句话——大疑大悟,小疑小悟,无疑无悟。

开散、透散的药:葱白6克、淡豆豉12克、前胡6克、杏仁10克。这些药都有开解透散的能力。其细微差别在什么地方,这就是需要咱们慢慢研究的了。

研究赵老没讲的这些用药规律,只能拿大量的案例交叉对比研究。当然先得顺便查一下药书,比如白薇,药书上记载其入营血,归肺、胃、肾经。这些内容需要先了解一下的。然后再从赵老的医案交叉对比,寻找细微差别,慢慢体会这个药。在尚未细致的把握这些药细微差别之前,咱们怎么用药呢?就是把握好这味药入卫、气、营、血的哪一层,藏腑归经的走向,就可以做到“法由里出,方由法定”。

显然这种患者,本身阴亏,得了这种温热邪气,极容易入营分、血分。按六经来说,极容易入三阴。所以赵老方后的加减有很多针对性的体现。比如,阴伤重,加生地显然是更加明确的针对营分、血分滋阴,按六经来说就是滋太阴、少阴的阴;又加丹皮,说明血热的问题单靠白薇还不够;加麦冬是为了护住肺家津液。如此这般加减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固阴、保阴,以防热伤血分(热伤三阴)。

针对热盛,赵老给出的症状规律是舌绛口干,心烦有汗,脉数而有力,加的药是生石膏、生地、知母、花粉、茅根、芦根。

生地——热盛的时候,用生地的效果优于熟地。虽然单靠生地清热没什么用。用生地主要是靠它滋阴,阴足了就可以平衡过激的热,防止和治疗阴虚化热。一字记之曰“滋”

天花粉——是开散性的,一边开散热,一边疏导津液。一字记之曰“散”。

知母——有些润阴的功效,还兼具清热的功效。其善清三阴的热。同样是清热,知母是靠凉润之力清热。一字记之曰“润”

生石膏——直接寒凉折热。一字记之曰“折”

茅根、芦根——凉性的通条水道,一字记之曰“通”。

当患者出现舌苔根黄且厚的滞象,说明这个阴虚化的热灼干了津液、水谷精微,化成痰滞。看看赵老教了咱们什么方法:

焦三仙——属于温和的消导药

鸡内金——也是温和的消导药

保和丸——也是一大堆消导药

从这里,咱们学到一个方法——治疗湿热可以用消导法。别看这些药没什么药力,但是对于那些不可能快速攻消的痰、湿、湿热,这种慢慢消的方法可以渐渐起效。当然不是说那些直接攻消痰湿的方法不能用,该用还得用。只是什么时候用猛法,什么时候用缓法,心里得有数。用猛法不行的时候,就用缓法试试。当发现用猛法已经开始伤正的时候,就用这些缓法来处理。从这开始就有一种渐渐能看懂的感觉了。

后面赵老还给了一个技巧,就是治那种一时津伤的特别重,从根本调好的特别慢,快速补阴分津液的方法。用石斛加西洋参。这个方法可以迅速的恢复患者的阴。但是此法不够持久,持续的让太阴、少阴(血分)的阴渐渐充足,还得用地黄类药,慢慢滋。用大量的地黄怕滞住,可是小量的缓补,效果慢。此时不妨加入石斛配西洋参,这个方法我试过,非常好用。那个患者是一个70多岁的重度糖尿病。糖尿病发展到少阴厥阴的阶段,都现出一派燥热,哪怕是阳虚,在表上也会现出一派燥热,燥热就伤津。我就在方子里加上这两味药。效果比不加时,明显要好。

卫分四法到此就讲完了,下一节咱们试着解构一下赵老用药的法度和用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