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症吐法之金匮妇人篇五

上节以桂枝汤的加减变化,串联了一下妇人三篇的几个条文、方子。后来还提到了肾气丸,其中还提到了芎归胶艾汤,这个方子和肾气丸的特点是加了地黄,属地黄剂的用法。在孕期三个月之后的养血、养胎中,地黄经常用到,甚至会惊讶于之前明明这个人吃地黄是很难消化吸收的,不但补不上,还容易滞。可是在孕期,脾胃功能强健之后,就消化得了地黄,补的进去。于是不禁就会想到,地黄能不能被消化吸收,完全取决于脾胃是否强健,强健了就能补的进去。照这个思路再往前推一步,强健其脾胃就成了关键。只要脾胃够强健,地黄也化得开。

怎么强健脾胃?于是四维与中土的关系,便在其中。统御四方,四方养土。如果详细点说就是东南西北和中土的关系,心肾肝肺和脾的关系。心阴、心阳与脾的关系;肺阴、肺阳与脾的关系;肾阴、肾阳与脾的关系;肝阴、肝阳与脾的关系。如此这般啰嗦的表述,并非冗余表达,而是这些中医术语背后指向有所不同。

比如咱们说心气,心气跟心阳什么关系?心血跟心阴什么关系?心气是否就是心阳?心气和心阳不是完全一个意思。在临床中,心气的治法跟心火的治法不一样。心气和心火基本就是咱们说的心阳,所以临床治心阳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治心气,一个是心火。治心火就是增强心的热量的那些方法,用附子、桂枝、吴茱萸等药。治心气用黄芪、远志、人参等方法。可以通过逐渐积累心气的方式增强心火,不过这种方法有时候可行,有时候积累不起来。所以将心阳区分为心气、心火。心阴:通常咱们认为心血就是心阴;可是心阴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心肾相交,肾水上交于心的那个阴,到心了也算心阴。这也体现在治心阴的临床运用上,有时候是通过养肾水来养心阴,平衡心之火,心肾相交;有的时候是养脾土,让脾能够生化血液,血足了心血变足,因为脾生化血是根本。

这就是藏腑学说,藏腑学说的核心把握到这个层面,就可以临床实用。六经呢?比如心火,到底是少阴还是太阴?要看藏腑之间的作用关系。当心火生脾土,让脾土运化能力、生成气血津液能力加强,实现的是这个功能,那心火就是太阴。当心火和肾水相交,心肾相交,藏而待发,这时候就是少阴的功能。所以要看干的是什么活,干太阴的活就是太阴,干少阴的活就是少阴。如此这般,藏腑学说和六经学说就完成了整合,这种整合指导实用就清晰而不乱。咱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练习自己的理论、诊法、治法,来解构伤寒论、金匮的条文。也由此,学习其他流派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咱们在讲金匮和伤寒论条文的时候,只能随着条文来演示某一种思维方式或解构方式。但是其他的思路和由此触类旁通的思想和知识,还得自己去推演。比如上节,以桂枝汤的加减变化,增桂枝、减桂枝来实现调和营卫,调和脾之阴阳做为线索联系了三个方子: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桂枝汤。这是以方子做为思维的线索,人脑被训练成只能单线索思维,那就只能再花精力以其他的线索整合。比如这一节,咱们试着以藏腑的线索来整合。就以心火的功能为线索,看有哪些条文与此相关证治。

在此之前,先介绍一个学习金匮要略的方法、小技巧。因为金匮比伤寒的条文难分析,所以只能多参考几家注解。要买那种一本书里带很多家注解的金匮注解,哪本都行,只要足够厚。用来当参考书,并不是每个字都看。当你需要查阅相关条文,能有足够多的注家,可以看到不同注家有什么共性、有什么差异。当有共性的时候,大概率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但也并不绝对。就比如这个条文:当归贝母苦参丸,后面还有小字:男子加滑石半两。

条文很简单: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丸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显然又是一个怀孕后,小便困难的条文。古人称这种怀孕后小便困难的病叫子淋。淋证就是小便困难、小便不利、小便痛等一系列症状。祖师爷在当归贝母苦参丸的后面放了个葵子茯苓散方,都是治小便困难,小便不利。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像这种金匮要略里条文前后有呼应的,非常少。通过葵子茯苓散就会怀疑当归贝母苦参丸有可能也是水气、水湿类的毛病。确实如此。当归贝母苦参丸这条确实在讲热证入血,兼有水湿闭塞水道,尿道不畅而出现的小便难。苦参本身就有开散性,是散热的。贝母也是开散性的。当归是润性,能入血,养血。根据条文语境,水道闭结、小便不利是被热结住了;还跟水湿相关,水湿是次要原因;可能还需要加点当归润血脉,辅助排小便,也有可能是用当归来养血。这两者哪个可能性大?如果是用当归养血,小豆大小的丸剂,养血力量不够,所以润的可能性更大。润血而利水道的思路不难理解,之前讲过可以用带油性的药来帮着辅助润血脉。两法虽然不同,但是道理却是相似的,不管是血管还是三焦、淋巴系统,甚至是气机运行,缺油了不够滑利,缺血了不够通行。无论什么通行都少不了血的通行。当然还有气的通行,如果气的通行闭塞不畅,得行气。显然这个条文跟气无关,跟热相关,热闭结住了,得把结住的热散开,所以取苦参。苦参味苦,有明确入心的功能。心和肺同居上焦,把心火降下来,肺热也会降下来,所以苦参有时候也会用来清肺热。

本条说小便难,“饮食如故”,在脉经上是“饮如故”。饮如故更容易理解,因为本条说的是小便不利,跟水相关。尤其是条文的小字部分:男子加滑石半两,利水道意图就更明确了。只是这几个字放在这里显得有些突兀,明明是妇人篇,说男子加滑石干吗?其实也没什么别扭的,因为当归贝母苦参丸不是只能治一个病,自然就不是只能治妇科病、不是只能治孕科病。咱们今天要讲的,恰恰不是用这个方子治小便不利,治水道有热、水湿闭结。这个方子可以治心火的毛病,因为苦参本身就有明确入心的功效,能清散心火,其性寒凉。心的热、心的火被闭结后,有可能影响水道、膀胱出现小便不利的状况,有可能不影响小便,小便是正常的。不利小便而小便得利的原因,一定是小便不利的根源不在小便本身,而是这股热把水道闭结,得把这股热解决掉。这股热主要来自心火。所以当归贝母苦参丸更为直接的是治心有热,心血有热,兼治一些水湿、痰湿闭结。或许影响到肺,或许影响到膀胱,或许影响到三焦水道。

贝母这味药能入肺,并不是只能入肺。用贝母的时候,要看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如果是川贝母,入肺的倾向更明确。如果是浙贝,不是那么明确的入肺,只能说也能入肺。无论治肝、治脾、治心,都可以加浙贝。肝心肺脾的闭结都可以用浙贝。本条的贝母是川贝母的概率更大。于是组合一下,苦参的药力、贝母、加上当归,治津血有热,兼有痰湿。可以犯心、肺、脾、三焦、膀胱、水道,这是从藏腑论。从六经论,太阴、少阴、阳明都可以处理。如果犯少阳,理论上也行,只是习惯性会合上柴胡剂,尤其是少阳证的症状规律明确的时候,属于合方运用的思路。这个条文讲的相对细,比如本条文的上个方子:干姜人参半夏丸,表面看是跟痰湿、水湿相关的妊娠、恶心、呕吐,实际是治脾的热、燥、气虚而造成的水湿。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本条形成水湿阻滞小便,说的是有热结住了。再下一条的葵子茯苓散相对简单,就是单纯的水湿,还是小便不利。条文之间的跳跃性比较大,但还是有某种相关性。

看下个条文: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 柏皮 秦皮各三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产后下利,非常的虚,这个虚是阴虚,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白头翁汤是治热利的方子,可以治少阴、厥阴、太阴的热利,其方药组合不是只能治肝热的下利,黄连、柏皮都是苦的,都能入心,所以能治心、肝、肾热证的下利。再治妇科病,又加了阿胶、甘草。主要是阿胶,用来固阴。前几节说过,阿胶是固胎药。虽然条文说的是产后,但实际孕期出现的热利也可以这么用。但是孕妇怀胎的时候,这种大寒、大热的药都不可久用。症状见好就停药,不用好彻底,十去六七就可以停。所以说有毛病最好在怀孕前就处理,孕期一边治老毛病,一边保胎,还得担心大寒、大热、大攻大伐伤胎,那活不好干。

妇人中篇还有个附方:三物黄芩汤。

三物黄芩汤方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显然也是治心火的,加了黄芩能治气分的热。加了地黄能滋阴。

妇人下篇有用泻心汤治妇人吐涎沫,泻心汤中有黄连,能兼治心火,但是泻心汤不是只治心火,这个咱们比较熟。

如果仅就这几个条文,稍微整合下用药,发现治心火的就是黄连、黄芩、苦参这些药。区别就在治心火的同时兼治其他什么问题。入血了得治血,加点当归;入水道或有痰湿并结,得兼治痰湿、水湿;阴虚了要兼治阴虚。犯不同病位,就兼治不同病位,比如刚才说的泻心汤,兼治犯中土、犯脾。

本节课最后,再看当归贝母苦参丸后面那句:男子加滑石半两,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个方子不是只能治妇科病,也不是只能治水道病,小便不利。加滑石是为了利水清热。不加滑石,说明水道的热其病位并非主要在膀胱三焦、肾,不在这些下焦,热的源头在上焦。下焦的小便不利是上焦热传过来的,属传变。什么时候加滑石?只要发现:热已经开始影响下焦水道就加滑石。比如出现尿热;甚至小便后不但尿热,还有尿道灼痛的感觉;或是号脉发现尺脉有些异常,可以加滑石。还或者尿热、尿道灼烧都不明显,但是尿黄,而且尿味特别大,也可以加。就是发现了这股热开始在伤害下焦。小便不利也不是一点尿不出来,只是不利或者难,不是癃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