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淼叔,我按您文章里介绍的思路,辨了一个皮肤病的证。请您给看一下,有没有明显的不妥,还有哪些方面应当考虑的。
主诉:女,45岁,后腰部皮疹
刻下症状:三伏贴之后开始小块发作。近期变大块,发红,凸起,瘙痒,干燥,不出水,会反复发。前期消退后的皮肤颜色深。用热性香料袋外敷无不适,似可缓解瘙痒。近期白发增多,脱发明显,手指月亮变小。月经量少。平素皮肤干燥。
平素体质:肾阳虚,时感八髎寒凉;脾虚(大便易溏)肺虚(过敏性鼻炎,阳虚型加过敏),刻下无明显脾虚肺虚表现。脾胃阴虚与痰湿并存(容易有地图舌,舌根剥苔,舌中间苔厚)
脉象:整体脉细,右脉比左脉明显小,右寸尤弱
舌象:刻下薄白苔,后部苔比中前部薄(前几日后部剥苔,中部苔厚)
判断:体表津液少,阴虚风燥,血瘀(也可能是夏季用过热药后,内邪往外走)
治法:补充体表气血津液,养血活血化瘀,健脾化湿(麻黄桂枝各半汤,当归饮子,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加减)
桂枝10g,麻黄3,杏仁(压碎)10,大枣四枚(擘),生姜3、炙甘草3、葛根10,当归10,川芎10, 熟地黄10,白芍10,炒白蒺藜10, 荆芥30,桃仁10,防风 10,党参10,茯苓10,白术10
附:舌象图:一侧舌边是有轻微瘀象
答:
这方子大致的方向应该没太大问题,因为你已经看出她有血虚、表郁。但有几个细节处需要考量:
1、如果她在表的皮肤证表证,有热的话,这时候加上桂枝很有可能会因为桂枝的热性,使得整个病好不了。如果她在表有点阳虚,桂枝就要加上。这个需要进一步去佐证一下。如果你又想把气血带到体表,又要避免桂枝的热性,那就用桑枝替代。
2、腰骶部八髎老觉得凉,这说明她的膀胱经阳气宣布不利。这时候用葛根显然对证,葛根配桂枝,感觉也是对路的,至少如果套方证的话,是可以这么理解的。
腰骶部八髎发凉。到底是热量不够还是气机宣通不足,被闭郁住了?到底是哪种情况?热量不够用桂枝。如果是气机被闭住了,要用一些通行经脉、通气机的药。比如威灵仙,姜黄配威灵仙。如果是津液带不过来,得用葛根。还可以用点茅根、芦根,也可以帮着提津液、除湿。她这个舌象肯定是有点湿的。
3、不过问题是舌象很糟糕,舌根脱苔,舌中间苔又白。稍微往前的部位还有点发黄,整个颜色驳杂。照片会有色差,你要现场亲自看她有没有发暗的颜色,有的话就必须治血分。当然,如果她没有瘀血,你稍微加点瘀血药,也不太会使这个药失效。顶多分散点药力。但如果有瘀血,就必须用活血药。
其他的你大致都看出来了,比如确实是有痰或者郁阻滞了津血的输布,然后在表化燥。因为你看出她疹面干燥,若是津液不伤的话,一般不会出现这种干燥的情况,那你把津液调到体表,这么做肯定是正确的。
总结一下
貌似有阳虚,八髎凉。
阴虚,毫无疑问,舌象,包括脉细,都是津血不足的象。
那么当前这步是先扶阳还是要滋阴养血?
还是一起来?
还需要再判断一下,当前信息不足以判断出这个。
要是实在判断不出来,就扶阳和滋阴养血一起用。
如果她不需要扶阳或者不需要养阴,一起用了的话,最大的坏处是会拖慢药效,药力分散。
但是还是会有效果,因为大方向对了。
细节上把握不好,效果会慢,但是慢跟无效不一样。
舌象细讲:
这个舌象最大特点就是驳杂、脱苔。舌根脱胎,再加上舌根收窄,并不是每个人的舌根都是往里收窄的。它之所以会收窄,其实是相对的,一是它本身就开始缩小了,舌头缩小就是阴虚,血液濡养不够。用咱们的话说就是连舌头都饿瘦了,那藏腑肯定也是忍饥挨饿。反过来,如果她藏腑很充实,没有忍饥挨饿,舌头也不会饿瘦。
另外就是舌前段偏肥厚、偏大,就显得舌根小,其实都是相对的。这样隐藏的一层含义就是她的上焦或者中焦有郁堵,才会出现前面肥大厚,后边小。只不过现在整个舌头显得都不大,就容易在你判断的时候产生模糊。就是说,如果她没有虚证的话,像这种情况应该舌头前段肥厚,饿时间久了饿瘦了。这种饿瘦的说法只是比喻,指的就是长期津血、气濡养不足。
如果这个短板成为制约她体表皮肤病恢复的一个瓶颈的话,那这个看着是小毛病的皮肤病,恢复起来就特别慢。就是会有这么一种体质的患者:貌似不是多严重、在外的一个症状,却和他在里的一个恢复特别慢的虚证相勾连,虚证若没有明显好转,外在的小毛病就好不了。
遇见这种体质的人,你就让她忍着,慢慢给她从本质上调理的让藏腑充实起来,直到在外面的皮肤病好了。就把外面那个皮肤病当成一个指标,什么时候她身体有能力去解决末端问题了,说明身体好了。
补充判断:
1、八髎发凉。不知道你是不是用这个信息推出的肾阳虚?还是用其他信息推出的肾阳虚,同时兼有八髎凉?如果仅靠八髎凉不能直接推出肾阳虚。只能说有的肾阳虚的人会出现八髎凉,但却不是八髎凉就一定是肾阳虚,这个逻辑因果颠倒是不成立的。
比如如果膀胱经的阳气、督脉的阳气被郁堵了,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少腹部里有郁证,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寒证也会出现,阳虚也会出现。
阳虚跟寒证治法都不一样,虽然有时候用的药一样,但是剂量却不一样。所以寒证和阳虚,在治法上并不完全一样,更何况因为郁滞而出现的阳气不能通达,出现的一种阴不能通达的阳虚。这个咱们就不辩证为阳虚,得用通行的药。
2、她有过敏性鼻炎,再加上肺脉是最弱的。这两个信息共振的话,基本确实能判断出肺虚,至少你用了脉,用了症状。两象合参出的结果要比独象有把握的多。
3、脾虚是肯定的。舌头都变薄了,而且说明虚的时间不短了。再加上如此驳杂的舌苔、舌质和舌头颜色,所以她不止脾虚,脾还郁滞。到底是痰湿郁滞还是瘀血郁滞,就需要再收集信息。比如去问平时是否有痰?小便黄不黄?夏天出汗情况如何?汗是不是粘?是不是臭?有没有近几年才出现类似狐臭或者脚臭毛病?来判断湿的问题。
判断瘀血就更复杂一些。结合舌象,如果舌象有发青、发暗,面象有类似象,手象有类似象,偶尔大便还有点发暗。或者是脉象在某个阶段曾出现过瘀血,高对应的脉象。那你就可以诊断出她有没有血虚。
药方建议:
1、你开的方中多数药是10克,为何唯独荆芥用量那么大?如果荆芥这么大量,他起的功效就是一股升发散表的力量。如果这么用,就认为在表有气分的郁。但一般气分的郁也不是这个用法。如果是血瘀,荆芥这么大量,反倒不如开散走表的力量大。
2、生姜3克就跟没开一样。咱们现在用的生姜都是菜姜。即便是药姜,剂量也不够。更何况现在用的菜姜,一般都是翻两倍或三倍用。
3、炙甘草3克,也是基本没什么用。是不是按照什么比例开的?这个量太少了。
4、白蒺藜,我一般都用生的。不知道炒过之后,药效有什么变化,没有经验。不过通常不管什么药材,炒过之后,都有一股入脾的倾向。
诊断需提供完整信息
一个完整的诊断信息,要包含脉色症。现在只有一些简单的脉象描述和一张照片,照片一定有色差,问诊信息也不完整。问诊信息要不就按六经套路,把六经信息全捋一遍。有一个六经问诊表,大家可以下载着用,照那上面去收集问诊信息。
然后再配上口述转述的脉诊。脉象的转述一定要包含左右手,寸关尺,浮中沉各部位的情况。
比如脉象的描述是“整体是脉细、脉弱,右脉尤甚,右寸最弱”。这个信息,脉象给出的不够完整。咱们通过这个只能知道,她的肺气很虚,那肺主表的力量就很不足,需要加一些黄芪、当归类的药,只能得到这些信息。心脉、肝脉、肾脉、脾脉,分别谁比谁大多少,这些信息也是有用的。
这样即便不用亲自号脉,也能大致把信息传递正确,虽然细节无法通过语言传达。但是大致哪里最实,哪里最虚,该先治哪里,后治哪里。当前这一步该攻哪里、补哪里,这个勉强能做到。能做到这一步,脉法就可以指导临床运用了。
大致这些。把缺少的信息补全。还有十问的信息、六经的信息也补全。这样才能有一个完整的信息供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