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胆腑命名篇二——整体观

关于“十一脏取决于胆”,有同学问:“胆是怎么与心包联系的?”

答:

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适用到所有的联系。比如说,各个藏腑是怎么联系起来的?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思考。

理上推演会想的比较复杂,但到实际临床的时候,往往一个方子,能治好几经、好几藏腑的病,所以反倒简单,不用想这么复杂。

接着说这个问题:从功能上去理解,就能理解各个藏腑之间的关系。咱们理解的这个关系主要体现在它实现的某些功能。治的就是这些功能,不管是藏腑的功能还是六经的功能。只要这些功能恢复,病就算是好了。咱们是不问西医的病原的。比如,胆的这股疏泄之力,心包也有管这个的功能。哪都需要有这股疏泄之力,心包需要辅助心把热量散发出去就需要这股疏泄力。

在整理思路的时候,你可以分别从几个角度分析:

  • 1、从气血津液的角度,藏腑如何生成气血津液,如何运用气血津液
  • 2、从正邪的角度,邪气如何损伤了它本来的功能。

比如热量,身体哪都需要热量,而心脏的热量必须在心包的调节或控制之下,往全身输布,输布的形式主要是通过血。心包的有形是心脏外边那些主动脉、主静脉。解剖学上解释的心包对中医用处不大。对中医有用的解释就是控制、保护、节制心脏,调节心脏的这个功能,称之为心包。比如中医习惯说心包闭郁、或心窍闭郁、或心神闭郁。当说心窍闭郁的时候,往往在说心包。心包包含了许多调节心脏的功能。比如心脏要把血输出去,要把热输出去。不能输的太过,也不能输的不足。进出心脏的热量和血都得受到调控,心包就是这个功能。

热怎么在十二藏腑运行?怎么产生的?这整个过程在脑子里串一遍,就从饮食入胃开始。身体是怎么把食物中的热量燃烧,继而往全身输布,在输布过程中都需要哪些藏腑与之配合。这些热量分别对于那一藏腑产生什么样的功能?产生什么样的辅助?实现这个藏腑的正常运行。知道它正常的运行,也就知道它不正常的运行了。

比如,心包被闭住了就会化热。理是这么说,可是真到治的时候,不分的这么细。开的药或者这套配穴只治心包,不治心,不是这样的,没那么泾渭分明。比如,心有热,需要散心的热,你可以用心包经的思维去散,也可以用心经的思维去散,都可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者功效都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就是咱们常说的,治法这块,推理思维的难度反而没那么复杂。治法的复杂主要体现在治法的知识量太大,方子无穷无尽。但是你把方子进行归类、整理、联系、区别后,最终整理出一套方子,就够你治所有的病了。再把风、燥、气等挨个整理,这些功能在各个藏腑实现的具体是什么功能。具体功能需要几个藏腑合作来完成。把这些在脑子里面构建起来,理论就构建起来了。

人体最消耗能量的,其实是脾胃系统。西医说还有一个更消耗能量的系统是大脑。这些知识怎么借鉴?怎么拿到咱们的体系中分析?有些知识的整合可以帮咱们拓展思维,在理上做到更加升华。但有些知识就是为了实用,在平时学习时候一定要把他们区分开。哪些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治病用的,哪些知识是帮助夯实理论、丰富理论、升华理论的。

举个例子,刚才说人体最消耗能量的是消化系统。但西医说大脑消耗营养和能量比胃还厉害。那咱学中医的自然就会联想到老子说的“虚其心,实其腹”。一个人要想健康,少动脑子,少想事。经常想事想的脑门发热就别想健康。为什么呢?就这点能量,都去思考问题了,肯定分配到脾胃功能的就少了。当你绞尽脑汁思考问题至食不知味,那肯定消化系统就不好,身体也就好不了。要不咱们说,在科技的时代,平衡自己的身心健康就更难。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前辈,明明是特别好的医生,寿命却不长。就是因为他虽然会治病,但是没有花那么大精力去平衡自己的身心。

话题回到各藏腑功能,如果有点陌生的同学,可以把平台课的整体观论,再听一下。无论是六经也好,藏腑也好,其实都是在实践、完成整体观论上说的那些基本的生命功能,因为人活的根本就是能从外界摄取营养、能量、物质,然后经过自己的转化变成自己的,再把废物排出。只要活着就要求这个功能是正常的。只要这个功能失效,就是死人了。所以说是后天之本。

饮食入胃,如何变成的气血津液?如何支持藏腑的功能?最后又如何顺利的排出体外?不妨从饮食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最后又变成垃圾排出去。从这个角度再整理一遍。当把这个整理出来的时候,你就能治疗虚损证了。所有虚损证的根本就是以调脾胃为主,兼把四维调顺。这不就是一气周流学说嘛,或者也很容易联想到李东垣的脾土学说。这么一来,各个学派之间,在你这就完成了整合。

感谢整体观中医问答群的刘宗杰整理初稿。真水无香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