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案练习——外寒招引旧证

2018年接收了一个病人,刚接手时一堆病,特别麻烦。到2019年夏天的时候,基本算治好了,还剩一些顽固的体质偏差。这个偏差是治不好的,只有自己学点中医,在小毛病刚犯的时候就给解决掉。再通过练功提升体质,才能确保不再复发。如果放着不管,一定会复发。果不其然,到2019年12月,天一冷,就开始反复了。

脉象:
整个右手脉、弱、偏外倾,从寸到关、尺都外倾。
外倾的脉,说明是新受的邪。冬天加重,说明是寒邪。

左手脉弦滑夹杂。肝脉偏内倾、偏沉。心脉往外倾,也是弦滑夹杂。左路肝脉沉、又偏内倾,说明肝郁偏于里。脉道到了寸脉(心脉)就往外拐,往外拐(外倾)的脉都是有外邪,主外、主表、主新得的病。心脉的外倾跟右手脉的整个外倾都是一个原因:冬天天冷,新受的寒。脉道的拐弯代表脉道不畅,如果通畅是不会拐弯的。就像一条笔直的公路,肯定通畅,通畅则行驶速度就快,拐弯就得减速,无论前面是障碍物还是别的原因绕一下,都得减速慢行。拐弯脉,再加上弦滑夹杂、偏内倾的肝脉,肝本来就是主疏泄条达,即通畅的,现在内倾又沉,于是判断肝胆郁滞,心脉拐弯也是郁滞。

所以,左路脉在告诉你:郁象很明显,并且这个郁在肝、心。伴随跟郁相关的一个症状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两个腿出汗,身上没汗。这种汗出不彻、汗出不均,都是郁所致。

把整个脉分析清楚了,对于这个病,基本一多半已经有所把握了。大致知道这病怎么治,尤其是之前治过了,我就很清楚下面该怎么治了,单靠号脉都已经可以开方。因为他之前什么样,你都清楚。

症状补充:

有点夜尿频,一晚上两次。对应的是两手的尺脉,有时候左边现出异常,有时候右边现出异常。当前这个病人是左手的尺脉有点滑,而右手的尺脉外倾。这两个脉象结合起来,你就知道是外邪入里造成的。至少外寒是一个因素,也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外界因素。

这么分析脉,仅凭脉象就能分析来踪去迹、动态信息。所以咱们号脉看的信息是很多的,浮中沉;内中外;来回揉血管等等。

这个病人现在有三个问题:

  • 1、左路脉,心和肝是郁的,脉道拐弯,肝郁的比较深,又沉又内倾,这两个算是一路的问题。
  • 2、受了点外寒,所以右路脉都是外倾的。
  • 3、右路脉如果按着正位,就不是弦,而是一种紧象,紧的不是很厉害,是那种比较弱的紧,紧中带虚,就是他脾胃受寒的脉象。同时还影响到小便尿频,说明不单是太阴,开始有往少阴的倾向。虽然少阴证并不确切,不把他诊断为少阴证,可是有往少阴走的倾向。此路总结为太阴欲传少阴。

三路总结为:

  • 1、左手心、肝的郁
  • 2、受的外邪已经开始入里了。
  • 3、入里之后影响了太阴的功能,开始倾向于少阴。

如果病人能两天来面诊一次,治起来就容易多了。我可以先开两副药,把右路脉外倾(即表寒)给处理掉。方法很简单:桂枝汤加苏叶、炮附(针对已有尿频的少阴证)。差不多两副药,受的这点外寒就消失了,因为他症状轻。如果他整体脉浮,就会显出明显的感冒症状,现在没有浮起来,只是外倾,现出的感冒症状很模糊,偶尔咳嗽一下,流鼻涕,吐痰,都是轻症。轻症也得处理,刚才那个方子就可以。愿意化痰的话,可以加点厚朴、杏仁,两副就能解决在表的问题。随着解表,另外两路问题有可能自动有所改善,因为人体是有自愈力的。这种改善就会使你下一步治疗变得更容易。

问题是患者只能一周来面诊一次,我就必须把三个问题一起处理,那就有些麻烦。如果他可以两天来一回,先吃两付药把外邪处理一下,让我看他的脾胃情况变化如何。如果改善的明显,那就不需要再使用那么热的药。如果改善的不明显,就随症治之。但你只要先解决了一路,理论上三路敌人过来了,拆掉一路,另外两路必然开始变得势单力薄。兵分三路,肯定不如单独一路一路的灭掉简单易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重大的毛病,顽固的久疾,一周复诊一次是治不好的。他这个问题,因为还年轻,兵分三路也会有效,也能治,要是六七十岁的患者,就不好说了。

开方:

  • 苏叶配苏梗:一起散表。苏梗散表的力量不太强,但是苏梗善入中土,帮着散中土。
  • 桂枝汤:把桂枝汤的白芍和大枣去掉,因为右脉又弦、又紧,是郁滞的脉。大枣虽然补津液,但性郁滞,要去掉。
  • 再合上附子汤那个底方。附子汤就是真武汤去白芍换成党参,用来同时对治太阳少阴的问题,即太阴病开始往少阴走的倾向的问题。
  • 柴胡、元胡、枳实:三味药解决左路问题。

这便是兵分三路。分的路数越多,整个药方的效率越低,永远是这么个道理。

这个医案重点多体会脉,脉象、脉法特别好用。但是这个东西不是短期就能练出来的。就我刚才说的那些信息,你在指下能够找着,得练一段时间。当然,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我刚号完脉,你就号,这种学得最快,最容易培养指下感觉。但现在条件不具备,在条件具备之前,你们只能多练号脉,慢慢的指下感觉就练出来了。我初学号脉的时候,就是多练,别人、自己都练。尤其是号自己的脉更方便,随时可以练手。饥饿状态什么脉、吃饱后什么脉、故意吃撑再看看什么脉。如果你给身边人调理疾病,能知道生病之前是什么脉,生病了是什么脉,治好了是什么脉。

我还做过一些挺捣蛋的实验。把乒乓球夹在腋下,这么一夹,动脉就憋住了,再号脉。憋住动脉之后,再调一下这个劲儿,就真能号出细脉。就是血脉阻滞之后,血液供应不足的那种细脉。刻意的混乱呼吸,看脉怎么变。刻意压制呼吸,让它很缓慢,看脉什么变化。吸气的时候速度快,呼气速度慢,脉怎么变。或者倒过来,脉怎么变,多练,手下感觉就练出来了。

因为我当年成长的环境,也没有老师手把手教,只能自己创造条件。还是那句话,等你有一天看着大街上一个个都是病人,会习惯性的看他的面象、形态,这可能是什么病,当这么磨怔的时候,基本也就学成了。

慢慢来,这些能力都能练出来。在起初的三到五年,其实还是以问诊为主。问诊和看舌像好学,脉学得慢慢来。开始以问诊和望诊为主,确诊后,再稍微次要的参照一下脉。但是同时这么练起来,有个三到五年,就慢慢学出来了。

感谢整体观中医问答群的刘宗杰整理初稿。真水无香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