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释义

当归芍药散
当归10g 白芍48g 茯苓12g 白术12g 泽泻24g 川芎24g

条文:

  1. 妇人怀妊,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
  2.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

条文中对于当归芍药散的解释很简单,基本就是:腹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这种条文信息量特别小,研究起来比较麻烦,必须用以方测证,以理论框架去解释方药。

这个条文不太可能仅仅研究条文就能学会,必须要翻阅大量的医案和前贤先师们的讲解、注解,进行交叉对比分析,最终把这些分析纳入你自己的运用模型里,才能运用。

比如看案例,读了大量的案例,仍然发现没有把握住这个方子该具体怎么用。有的案例中表现的是痰湿象,有的案例中表现的是血脉瘀滞不畅的象,有的是兼而有之。那到底什么情况下用这个方子?因为同样能治疗血分不畅、瘀滞或痰湿的方子有很多。用仅有的犯血和犯湿兼见这个信息,还不足以告诉咱们明确用这个方子。

还是把框架加进来。找病位:如果按卫气营血辨证来说,是营分病。如果按照六经来说,是太阴病。按病性来说,血分偏虚,虚中还带一些血脉不畅,不然就不会用川芎这种药。川芎有活血的性质,但又不是很强的活血药。

当归和白芍性质偏补,那你知道这个偏虚,有血分虚的象。血分虚、又有点瘀,或者说是因虚致瘀,基本能确定下来。

茯苓白术。白术是燥、还略有点补脾的功效。白术巩固脾气的功效很弱,一般不怎么用,得量大才能起到这种功效。茯苓是淡渗利湿、利水。

泽泻也是利水,泽泻的利水跟茯苓不同,茯苓是往全身输布水,哪里不够了就运过去,哪里多了就往外排,而泽泻就是往外排。所以通过茯苓配泽泻,明确知道此方要利水。又加了白术,知道脾的燥力不足了。因为脾要运化,需要足够燥的力量。燥的力量不足,同时还有水气停留,或者水湿停留。

所以这是太阴病,恢复太阴的燥、利的能力,同时又加强治疗血的虚和一些微弱的活血力量,在血液运行的同时再补补血。

所以整个方子里,当归、白芍、白术都是能治虚证的。在病性上,就可以判断出来,这是一个脾虚证。虚在哪?脾统血、运化血的能力、脾的燥力和利水、治水的能力弱了。

如果用简单的话说,就是管水的、管血的不行了。又虚又有点不畅,水不畅,血也不畅。

当你把这些病位、病性确定下来,就知道怎么用方了。太阴病,有点虚、脾统血的功能有点差了,还有点血行不畅、血瘀,同时水分功能也出问题,津液化成水湿水饮。确定了病位,同时又确定了哪虚,哪里又堵上了,哪里运行不畅,就可以使用这个方子。

这个方里并没有大寒大热的药,所以他不是大寒大热。阳气虚的不那么厉害,所以不需要附子这些东西。气虚的也不是那么厉害,所以不用加黄芪、人参。但如果遇见气虚,同时又符合当归芍药散证,可以再给补上。

同时你也知道这个方子能治血行不畅,咱们称为血瘀,就是血有点运行不畅,有点堵住了。但是这个方子不能治疗瘀血,瘀血是一个有形的病理产物,它治不了。所以咱们的前辈或者同行,有时候会把当归芍药散跟强力的活血药配合着用。

比如配上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也是治疗太阴运化血的能力不足瘀滞的。如果瘀滞的很重,已经成胶着了,合上水蛭和土鳖虫。这个方法有点像大黄蛰虫丸。

在藏腑论,犯脾。它会出现脾上的一系列症状,脾主湿的症状、脾治水的症状、脾司二便的这些功能,都有可能出现异常,还有脾生了湿之后痰多,这也很正常。

人体功能中直接管血的,除了脾的功能,还有心的功能和肝的功能,而因为刚刚所说的病机造成了心、肝有异常症状的,也可用这个方子。六经犯了哪个藏腑的功能异常,是什么病性,确定下来就可以用了。

当他犯了脾的毛病,统血能力差的时候,可能会累及心和肝的功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看当归芍药散的案例,就会感觉特别凌乱,不容易总结出规律。那么你的研究方法就是需要找一套理论体系或者应用体系、运用模型能够来指导运用。

最简单的思路,比如方证。方证只要看到这是太阴病,只要看到有水饮、水湿证,看见有血行不畅的症状,就可以用当归芍药散。

比如水肿或者舌苔太厚,或者小便不太通畅。同时又兼见一些血分的毛病,类似于血行不畅的那些症状,比如腹痛,就可以用它。或者妇科类毛病,妇科病肯定跟血分相关。妇科病又见腹痛,又见舌苔比较厚、腻或者水滑,或者小便不利,或者略有水肿,直接就用当归芍药散。方证就是这个用法,寻找症状的规律。

说完这些,你再去看关于当归芍药散的案例,就可以用这套模型完全理解他。

感谢整体观中医问答群的火星人整理初稿。真水无香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