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血证二

血虚证。太阴血虚的代表方子是当归建中汤。少阴血虚的代表方子是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原方没有当归,为了引药力去养阴生血,可以加一味当归。而三阳证,没有真正的血虚。三阳的血虚其实是该把血运到的地方运不到。伤寒体系里还有些兼症的血虚证。

比如黄土汤,脾阳不足,中土虚寒,还兼有气虚,气不摄血。

温经汤,前几节提到过,虽然有补药,像当归、麦冬、芍药、阿胶,但是其本意还是在温血、活血,只是温血活血加上补气养血、固阴的力量。

与之相类似的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吴茱萸生姜汤,虽然有养血补血,但其功效还是以温通血脉为主。

还有当归芍药散,调养血脉、通调水道,两股力量相结合。

另外还有新加汤,虽然不认为新加汤是直接养血的方剂,但是有养营气、入卫气的功效,多少也能引动一些血。所以看新加汤的方剂注解,能看到类似这样的表述:益血不足,温补营卫。所以这个方子只要加味当归,就可以针对血养皮毛肌肉不足,勉强可以归类成是治太阳的血不够,其实就是把血调到太阳。刚才说了,三阳病没有真正的血虚。有的要么是血被结住了、被瘀血堵住了,要么就是运送力量不够。

条文之中还有一些间接养血或间接摄血、固血的方剂。比如四逆加人参汤,显然是针对阳不足以固摄血。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中几乎没有入血的药,主要是黄芪、桂枝的组合,气和热。被放在血痹一篇。显然这种血痹、血行不畅,痹结之证是因为气热不足。

金匮妇人篇中芎归艾胶汤,针对阴血不足,血不得固摄,还兼见血行不畅。此方虽然有川芎和艾叶(艾叶能温经散寒,能入血),但是本方不是一个温血的方子。这两味药在方中起的是反佐的功效,因为方中滋补、固摄的力量偏重。虽然此方的方解是养胎止血等功效,但是本方不是只能安胎,也不是只能用在妇科病。只要是阴虚、血虚,血虚不摄,同时还见到血行不畅,就可以用这个方子,主要是艾叶的用法。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已经明显化热了,就需要考虑血热怎么处理,或者热没到血分,在营分、气分,怎么处理?治疗热有个极为重要的关键:就是人体是需要热的,现在热不干好事,化为热邪,怎么让热去干好事?去帮着身体造化、温养。得让它动起来,动起来运到该去的地方,就不是热邪了。从让热动起来、让血动起来的角度,理解芎归艾胶汤里为什么加艾叶,以及艾叶的用法,用在血证上的艾叶用法。说到艾叶,其性温通、温散,能入血,其实用在血偏寒、寒凝更合适。只是伤寒、金匮都薄薄的一本,不可能把所有的用法完全展现出来,需要举一反三的理解运用。说到止血,血固摄不住的出血需要用固摄的方式。还要分析是哪股力量不足而固摄不住,阴不足固摄不住用阿胶地黄。气不足固摄不住,常用人参、黄芪。热量不足固摄不住用附子。除了固摄不住会造成出血,血行不畅、瘀血也会造成出血。背后的原理以前讲过,在这一两句话带过。瘀血令损伤不得修复而持续出血,人体在清除瘀血的时候,一时又完成不了,就持续的清理,于是出血不止。

这一节主要总结一下,伤寒、金匮中养血、补血的几个方剂。对于出血的知识点。联系芎归艾胶汤,稍微谈了几句。知识都是相连接的,只有彼此相互连接的知识,才有可能化为能力。像咱们这么讲课,把知识排列起来讲,确实不符合人脑储存知识,化为能力的心理认知规律。但受限于讲课的约束,只能这么排列的讲,所以不得不提一下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