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128~140结胸与诸证鉴别一

一二八,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一二九、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一三O、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一三一、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一三二、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一三三、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一三四、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鞭,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一三五、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鞭者,大陷胸汤主之。

一三六、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一三七、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一三八、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一三九、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一四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整个太阳下篇,立意非常明确,就是各种实证。以结胸证为代表,展开条文。

再复习一下实证的定义。实肯定相对于虚,离开虚没法谈实。不足的称之为虚。太过、过盛的称之为实。实也分有形、无形。

  • 仅在气机、功能上的实——好治。
  • 已形成有形的实——难治。
  • 已形成有形的、极其顽固的实——更难治,得使用攻伐之法。
  • 已形成有形顽固的实,背后还有个顽固的虚——极其难治,有可能演化为藏结。

顽固的虚,再加一个顽固的实,这种病只要得了,就不可能快速治好。只要治,中途一定此起彼伏,可以是能治,也可能演化为死证。其实我制作这套教材,最想讲的就是这部分病、这部分证该怎么治。虚实是阴阳观的思维方式,阴阳观当置于整体观。其实阴阳就是整体,能宏观的看待阴阳就是整体。事物需要一个与之对立的属性,才能了解自己。而这对立的关系,终将是相生相克,相扶相制,世界万物,皆无法摆脱此理。

条文从一二八到一四零,都是在直接、间接的讲结胸和结胸证的鉴别。一二九条提到了“藏结”的概念。一三一条提到了痞证。一三九条提到了寒结、热结与结胸的鉴别。一四零条提到了结胸证与其他几种不同形式的结(没结胸严重,但也是郁结之证)。一四一条之后说其他郁结之证,不说结胸了,也不是每条都跟结胸做对比了。

这几个条文提到了很多概念,与结胸证相鉴别的各种证。揣摩下祖师爷的意思。显然是为了帮咱们理解结胸证,于是用些其他的证与之做鉴别。但是到咱们这有问题了:尚不知道其他的证是什么,又怎么跟结胸做对比?于是就成了为了理解结胸,还得在条文一二八到条文一四零之间,去理解其他的证,要不没法跟结胸做对比。区别、对比、联系,做鉴别,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相异之处、共性之处。这各种鉴别的证,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各种郁结不畅,区别在于不同的病位和不同的病性,还在于病情的轻重,是否有性命之忧。

祖师爷在这里提到了藏结的概念,属要命的病,却没给出治法。此证无对应的条文方证,意思是没有一个简单的条文对应、方剂对应能治藏结,因为是个重症。比结胸证轻的:一三一条的痞证。痞证的代表方就是那几个泻心汤。这四个条文提到了藏结、结胸、痞证。咱们就梳理一下这三个证。

先说容易理解的痞证。中土运化,傍住四方,四方生长收藏,又反过来加持中土,这是一气周流学说。当中土运化失灵,导致同时出现寒、热、虚、湿,甚至燥。中医术语称之为中焦失司、中土失司。大白话说就是因为中土需要运化,需要管着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现在管不了了,就有可能出现上下左右所主的功能异常而现出病象。再加上中土的病象,最常见的是上面燥热,中下虚寒。在咱们的定义体系中,这个寒不是藏寒、少阴寒,是太阴的阳运化力量不够而显出的寒象,主证不是寒证。

这点必须把思绪理清楚,要不理解半夏泻心汤这些方子的时候,会有些麻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这几个方子在太阳下篇后面的条文出现了。这里捋一下是为了讲结胸。

既然说结胸,那么在位置上,闭结的主要是胸中大气。在症状表现上,可以表现为腹部,甚至是少腹部,但结的位置就是胸中大气。而痞证在位置上,结的是中土。人体上中下三焦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不是独立存在的三个小分队。所以上焦的结胸是可以影响中焦的,反过来,中焦的痞证有时也会出现上焦的症状、上焦的象。为什么要确定病位?因为后面是诊法、治法。为什么要确定病性?也是因为后面有诊法和治法。整个太阳下篇,就是在处理各种不同的郁滞不畅,不同的病位、不同的病性。病位的总结:六经藏腑。病性的总结:粗分虚实。在下篇讲的都是各种实。

后面会一一展开条文,这点条文可以举一反三。条文之外没说的,也可以通过这种理法框架,从别的篇目中,甚至从别的学术流派,自行补充起来。

结胸证的病性是什么?从条文中给出的三个陷胸汤方:大陷胸汤方、大陷胸丸方、小陷胸汤方,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是:水热互结、痰热互结。当你能够想到水热互结、痰热互结,顺理成章就能想到,除了热能结住,寒也能结住。那寒能结,寒痰就能结,那水也就能结。所以能看到后面的条文,文蛤散治水结、白散治寒痰结、甘草附子汤治寒湿结。只是不同性质的结,结在不同病位。比如甘草附子汤,结的不是胸,也不是中土,结在关节上。同样是寒湿,桂枝附子汤没结在关节上,而是结在皮毛肌肉上。病位、病性、虚实正邪,这就是通过理论框架来解读、整合。

藏结,能要命的病。回头会一一剖析条文,先给出一个概念上的认知。咱们仍然按框架去理解,病已经是少阴病或厥阴病。用藏腑学说:已经是藏病。从虚实来说:是个虚实夹杂的毛病,正气不够,邪气还闭郁阻滞的特别深,开始动及根本了。气机已经出现了不能归根的情况,同时藏腑之根气已经开始弱小,症状上会现出虚象和实象夹杂出现的情况。所以并没有一个可以简单对应的治法方剂,只能随证治之,随虚、随实、随病位。因为不是明确的哪个病位、哪个病性,所以给不出一个具体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