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七、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分析本条之前,不妨想一下白虎汤证也能出现的阳明病不吐不下,还心烦。如果是白虎汤证,就脑补白虎汤证的原理如何造成的心烦。本条给的是调胃承气汤。以方测证,自然知道调胃承气汤造成心烦的原因:阳明犯肠道,热邪壅滞,循经上犯于心。调胃承气汤没有厚朴枳实,按照承气汤的理路,不是大便燥结。道理是这么讲的,但是真到用的时候,即便是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也有攻肠道、通肠道的作用,所以服后也可能出现下利或大便稀软,腑热随之而去。或者略微有一点大便燥结,但是不严重,不至于造成明显的燥结壅滞,那调胃承气汤也是能处理一下的。毕竟有大黄,肯定有通腑道的功效,大黄推陈出新。只是当有明确大便燥结壅滞肠道的时候,按照咱们伤寒的条文语境,是用大承气汤。那么本条的不吐不下是指没有用吐法和下法,还是指患者的症状没有呕吐、下利?不管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代表患者的脾胃、津液、阳气未及损伤。
本条治证还需要跟栀子豉汤一系列做鉴别,因为那些条文也能出现心烦。病性虽然都是热,但是热势完全不一样。调胃承气汤的热势更盛,病位也不太一样。承气汤系列明确对治的是胃肠。栀子豉汤的郁热在胸隔,中上焦,可能影响胃肠,也可能不是,面会更广些。于是通过本条梳理一下,栀子豉汤、白虎汤和调胃承气汤都有可能出现没有吐下而心烦。
像这种条文,字数太少,症状描述不详,需要脑补才能运用,不是那种可以直接用的条文。
另外,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都不放甘草,本方放甘草显然是为了保护津液。在甘草的甘缓之下,大黄通的力量也会相对和缓一些。如果是大便燥结,又热,又有燥屎,肯定不会放让其和缓的药。灵枢篇上“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热邪之势疾,所以为了治热邪,用的寒凉药也当迅疾。寒性就是停留缓滞,速度快了寒清不掉。所以借此也稍微品味一下四逆汤里甘草量最大的用意。还有通脉四逆汤,把甘草量减下来,主在“通”。再品味一下经典上说的话,是不能单一定义的。“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是用寒和热做对比,这三个承气汤有加甘草的调胃承气汤,目的是为了让大黄通腑的时间更长,力量略缓,也是快和慢的思维理解。如果只知道表面意思的“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热都得快速处理,寒得慢慢处理,那四逆汤甘草量大、甘草量小、不加甘草的变化;承气汤加甘草的变化;本方大黄、芒硝里加甘草都是什么意思?多品一品。
学药放在方里学、学方放在条文里学、学条文放在理论里学,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