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诊1 用在何处 敝在何处

闻诊1 用在何处,敝在何处

闻诊,咱们单指听声音辅助诊断的方法。其实闻诊还有闻气味的意思。“闻”这个字在古代是听声音的意思,指听觉。闻鸡起舞,怎么不能说是闻烧鸡的味道起来蹦跶呢?

当然闻气味也能用来诊断。只是每个人嗅觉的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的嗅觉都能达到诊断级别。所以闻味道诊断基本上被抛弃了。而咱们讲的闻诊主要指的是听声音,其实也被中医临床抛弃了。

咱们学习的目的是学到能用之处。那么闻诊能用来做什么呢?它能帮助咱们整合、自洽、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理论的整合、自洽、加深又能反过来帮助咱们学习诊断和治法。

这一节主要是讲听声音的闻诊,随着后续展开,会逐渐有所体会。先讲一下“为什么闻诊逐渐不用了”。咱们也见不到关于“听声闻诊”的相关专著。原因有几个:

“听声闻诊”需要患者说话,才能收集信息,容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跟问诊一样,问诊也容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于是收集起来,容易出现误差。因为每个人发音习惯不一样,每个地域发音习惯也不一样。某一音的太过或不足,不一定是脏腑虚实导致的,更有可能是他的发音习惯和地方方言导致的。这就加大的闻诊的难度。

另外人说话的随机性,使得他对五音的表达随机分布,你想要仔细辨别某一音,就只能设计相应的文稿。设想一下,这样的诊断就得,每来一个病人都得念一段演讲稿。如果不念稿随机表达,就有可能一时半会儿也听不到你想听的那个音。

还有的时候脏腑情况不那么严重,患者并不一定每一次发相应的音都能表达出病态信息。但这个音多发几次,就能发现端倪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得让患者反复念稿。这样下来,收集信息效率就比较低。设想那个场景,患者龇牙咧嘴来了,大夫先要求诗歌朗诵,那个画面很诡异。

原因还不止于此,随机年龄增大,人的听觉会逐渐衰退,闻诊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而望诊、问诊、脉诊,虽然也会受个人感官能力影响,但是不会降低到影响诊断的地步。随之岁数越大,经验越丰富,功力越来越高,听力却越来越差,差到难以用于诊断。闻气味也是一样,很多人从小嗅觉能力就不好,达不到诊断的要求。比如,我自己就打不到要求,但是我媳妇能闻见。她甚至能总结出一些病人的一些味,但是我闻不见。同样的道理,听声闻诊需要环境特别安静,有噪音会严重影响闻诊的使用。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闻诊基本临床不用。那为什么咱们要讲这门课程呢?就像刚才说的,可以帮助咱们整合、打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个课听起来会比较难,因为从来没用过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每节课时间短一点,控制在5-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