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仅仅是气虚吗?

​学生:本次肺炎,为何乏力是主要症状? 淼师:五脏的虚实都能出现乏力症状。只要是气血供应不足,就能表现为乏力,无论这种不足的原因是阴虚、阳虚,还是各种邪气阻滞。所以“乏力”不是一个可以用来辨证的信息点。

多种原因都能造成五种生命常态(饮食、二便、睡眠、精力【体力】、情绪)发生变化,现出的症状也多种多样。其中“乏力”就是五种生命常态中精力【体力】的表现。所以“乏力”的改善与否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参照,但不可以作为辨证指向的参照。

无论什么病,经过治疗,饮食、睡眠改善,精力、体力必定随之改善,也就是乏力改善。但是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逐渐的把五脏六腑调整到“平衡、通畅、稳定”的状态。并不是调饮食就用健胃消食片,调睡眠就用安眠药,这么简单的对应治疗就能把脏腑养起来的。

“乏力”在中医教材中常常对应为气虚,但是临床中却不是这样简单对应的。气虚只是造成乏力的原因之一,其他很多原因也能造成。

实际上在临床中,乏力指向气虚的概率并不高。但如果通过合参发现,患者乏力、舌色淡、脉微弱,气虚的概率就大增,但还不足以确诊。因为这三个象,除了气虚能表现出来,血虚也能表现出来。于是还得找到一些高概率的辨证信息,再次合参。比如,排除血虚的一系列症状规律,那就是气虚。

血虚初期,气还没虚,患者常常表现的不是乏力,反而是精力亢盛。这就是为什么,咱们常说“血虚造成乏力的概率小”的原因。概率小不代表没有,因为血虚时间久了之后,气血两虚,虽然还是以血虚为主,但也会出现乏力。

同样是“乏力、舌色淡、脉微弱”,从脉象上仔细辨别,如果这种脉微弱表现在心脉和肺脉上非常明显,而肝脉和脾脉正常,这种情况辨为气虚的概率就可以有七八成的把握。

如果脉诊还不够熟练,还可以通过大量的问诊弥补。如果是气虚造成的久症乏力,一定是脾虚在先。所以一定能问出很多脾虚的症状规律。这些症状规律有的指向脾虚概率高,有的概率低,对这些细节诊法的认知是通过临床、条文、案例逐渐积累起来的。无论在哪,每一次看到这些症状,就积累一次。只有这样不断积累,才能练出临床应答反应。

如果把五脏虚的各种症状都给大家列举出来,即使让大家硬背下来,也完全不会形成自己的理论储备和临床积累。因为我也曾这样教授中医,效果确实不好。于是才诞生了现在这条“重过程、轻结果,以理驭法”的教授中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