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之腑——三焦

三焦有其功能,但无有形的脏腑。其他脏腑都化现出一个有形的脏腑,唯独三焦没有。有的同行说:“三焦大致能和人体的淋巴系统相对应”。这话有一部分道理,但并不能说淋巴就是三焦。说“三焦包含淋巴”没问题,而“三焦就是淋巴”则有问题。要理解三焦,可以看一下《外经微言》的三焦火篇:

少师曰:三焦无形,其火安生乎?岐伯曰:三焦称腑,虚腑也。无腑而称腑,有随寓为家之义。故逢木则生,逢火则旺,即逢金逢土,亦不相仇而相得,总欲窃各脏腑之气以自旺也。少师曰:三焦耗脏腑之气,宜为各脏腑之所绝矣,何以反亲之也?岐伯曰:各脏腑之气,非三焦不能通达上下,故乐其来亲而益之以气,即有偷窃,亦安焉而不问也。少师曰:各脏腑乐与三焦相亲,然三焦乐与何脏腑为更亲乎?岐伯曰:最亲者,胆木也。胆与肝为表里,是肝胆为三焦之母,即三焦之家也。无家而寄生于母家,不无府而有府乎。然而三焦之性喜动恶静,上下同流,不乐安居于母宅,又不可谓肝胆之宫竟是三焦之府也。少师曰:三焦,火也,火必畏水,何故与水亲乎?岐伯曰:三焦之火最善制水,非亲水而喜入于水也,盖水无火气之温则水成寒水矣。寒水何以化物。故肾中之水得三焦之火而生,膀胱之水得三焦之火而化,火与水合,实有既济之欢也。但恐火过于热,制水太甚,水不得益而得损,必有干燥之苦也。少师曰:然则何以治之?岐伯曰:泻火而水自流也。少师曰:三焦无腑,泻三焦之火,何从而泻之?岐伯曰:视助火之脏腑以泻之,即所以泻三焦也。少师曰:善。

陈世铎曰:肝胆同为表里,肝盛则胆盛,肝衰则胆衰,所以治胆以治肝为先,肝易于郁,而胆之易郁又宁与肝胆殊乎,故治胆必治肝也。

远公做了一些比喻,表达的大致意思是:三焦的功能就是令上中下、外中里的阴阳(水火)得以通畅。就是因为三焦的这个属性,所以它的病位不像其他脏腑那么具体,发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比较混乱。无论上中下、表中里哪个点出现淤滞,都可以用通行的方法,这个通行的方法可以统称为“治三焦”。三焦没有大本营,这就为治三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通哪里都是通三焦。

无论是治病,还是占卜,最核心的理念都是“平衡、通畅、稳定”,三焦体现的就是“通畅”的方面。人体的气血津液、水谷精微在运行的时候,都必须有一定的控制(节制),相当于提前设置的关卡,以免疏泄过度。但是这些关卡在节制的同时,也给阻滞创造了条件,邪气很容易在关卡停留阻滞。

真到治疗的时候,反倒比理解这个问题简单的多,只需要把握住一个字“通”即可。无论是用“卫气营血”的视角、“五方定位(脏腑)”的视角,还是用“六经”的视角,治法都是“哪里不通,通哪里”,“什么性质的不通,通什么性质的邪气”。要理解这个思路,可以解构几个方子。诸如:小柴胡汤、升降散、神犀丹······通过解构这些方子,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通畅上中下、表中里、东南西北中的思路。接下来遇到相应的病证,就可以随证治之了。比如,如果淤滞造成心火化热,就加一点清宣心火的药;如果发现淤滞的性质是痰湿,就加一些化痰湿的方法;如果是寒,则治寒;是瘀血,则治瘀血······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指的就是把握住“病性”,肯定会有效。再能把握住“病位”,效果会更明显。再把握住“虚实、正邪、传变”就能治那些错综负责的疑难杂症。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三焦就是为了通畅全身而形成的一个网络。同时为了防止通畅太过,在此网络上设置了一些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