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少阴条文303 黄连阿胶汤

三0三、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发病的天数,用法跟三阳病有点不同,但是根本原理是一样的,就是正气复与邪气退的时间周期。另外就是得病时间长短,在少阴篇的正文里,从始得之,一天到七天,再长的时间条文就没有了。这种乍一看跟临床经验不符,临床经验是三阳病(比较简单的)经常可以一剂之二剂已。三阴病则不然,一两剂看出方子对症还可以。三阴病绝大多数都不可能在一个六日、七日周期内治愈,所以六日、七日规律于三阴病主要用在判断病情进退,而不是真的能好。

少阴篇提到的从始得之到七日,也只是在表达这个病得的时间长短,条文之中并没有正气复或邪气退的语境。例如本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说明患者没有在第一时间得以治疗,已经拖了两三天了。为什么非要提这两三天?因为这两三天,心火可以变得越来越盛,开始消耗心之阴,但是没有伤及肾阴,所以不用滋养肾水。从心肾相交来说,肾阴还够,问题是出在心火过盛,那只要清理心火就可以。

本方的药引:鸡子黄,负责把滋的阴引到心上。并非一定得用鸡子黄,只要能引药力入心的都可以。也不是去掉鸡子黄本方就无效了。

方子的比例。量最大的是黄连四两,其次是阿胶三两,可知以清心火为主;其次是固摄阴;滋阴的药反倒不强——芍药;鸡子黄有很微弱的养阴,可以忽略不计的。由此可知,本方并非以滋阴为主。肾阴还足,可以上交于心,但是心火盛,需要清理心火。心之气为火,处在一种耗散的状态,所以加阿胶收敛,同时阿胶养阴,所以本方带着收敛、敛阴的力量。

再考虑黄连和阿胶合用对脾的影响。黄连是大寒之品,阿胶又是收敛之品,所以脾阳一定是够的,脾的运化力、运转力够。已经是少阴病,脾的运化力足够,肾阴还足够,那就不是一点点久虚久损的病。如果是久虚久损的病,这个方子只可短用,不可久用,久用碍脾。

另外,黄连在伤寒论中最主要有两个用法,一是清心火,另一个是清中土的火,包括脾胃肠道,比如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随机配伍,其药性归入有所不同,性味归经嘛。比如白头翁汤,黄连黄柏合用,再配上白头翁,可以知道这股清热的寒凉性走的很深。按六经说少阴、厥阴,按藏腑归经是肝脾肾。葛芩连汤,配上葛根、黄芩,归经胃肠道。半夏泻心汤那几个方子:干姜、黄连、半夏的组合,偏于运转中土,太阴阳明脾胃。所以黄连除了入心治心火,还能入中土脾胃。另外黄连还有种用法,在伤寒论中不见,就是配上走血的药可以凉血。只是凉血的时候,更倾向于用温病的方法。但是伤寒一脉也有凉血的方法,比如黄连配丹皮、桃仁。

借由本条再复习一个概念。一个阳虚的患者也可以得热证的,热邪强盛并不意味着正气的阳强盛。这就是为什么热证过用寒凉反而会伤脾。伤了脾阳运化更加无力,邪气更退不掉,哪怕是热邪。临床会遇见这么一种现象,患者明明有热,可是用寒凉药怎么也清不掉这股热,或者刚清掉不久,热又来了,这就是原因之一。其他的原因之前也都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