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利弊-无惧发烧

以我本人为例讲一下三阴三阳并病的寒症发热。本人体质是太阴少阴虚寒,以太阴为主。身体状态差的时候,就会往少阴过度,恢复过来就继续维持在太阴。寒久就会生湿、生淤。而寒淤、寒湿久了,就会反映到血管壁上。所以我的右手的血管壁夏天会变软,冬天会变硬。

此证想恢复如常,只有两个方法。要么坚持如法的锻炼,比如站桩,每天一个小时以上,不断的振奋阳气。要么一到冬天就去海南,连续三个冬天不受寒,就可能真正好起来。否则就是夏天好点,冬天加重,如此周而复始。所以说,有些病不是单靠药能彻底治好的。真正恢复健康,还要靠锻炼的内因和环境的外因。如果内因和外因都不具备,这病就治不好,用药只能维持现状,避免恶化。就像有些在污染严重地区的肺病,就没法治好。

前提交代完毕,进入正题。因为明确知道自己有太阴寒证,所以平时发烧,会让自己烧上两天,第三天才会给自己退烧。如此烧两天之后,身体寒的问题会好很多,所以不着急退烧。此时虽然表面上发烧难受,实则正是驱寒的良机。

比如,我此次发烧是柴胡桂枝汤证兼太阴少阴寒证,用的是柴胡桂枝汤加附子。如果想快速退烧就把附子量加足,直接驱一波寒就结束战斗。若附子量不足,一次性应对不了新受之外寒和平素之里寒,驱寒的过程就会持续下去,继而实现缓慢退烧的目的。但是我不会让这种发烧超过三天,因为我发现烧到第四天,就会开始浑身乏力。这说明继续这样驱寒,会伤正气。所以第三天的时候我会把附子的量加足,一副药烧就退了。

但此次发烧,因为有事在身,需要快速退烧。用的就是柴胡桂枝汤加足量生附子15克。服后,身上微微发木,说明附子量正合适。如果附子量太大,就会附子中毒,非常难受。我曾两次因过服附子而晕倒。不过每晕倒一回,第二天都觉得身上倍感轻松。而且寒证之脉,都会明显改善。这种骏猛之法,治病确实快,但对身体有损伤。而且很难受,不可经常用。

攻邪如用兵,用兵就是要消耗国力,虽然能把敌人干掉,但是国力也会被消耗。于是大夫要权衡的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邪气不断损害正气,那就组建军队灭之,消耗国力也值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和平,以后正气才有机会慢慢养起来。扶正也是如此,如果正气虚到无力组建军队御敌,那么勉强应战反而会导致亡国。此时首要任务应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再图大事。所以咱们常说“扶正如治国,攻邪如用兵”。治复杂的病,需要大夫不断权衡正邪、权衡利弊。三阴久病要想治好,不存在有利无弊的治法,关键是能在变化中不断的选择利大于弊的方法。中医体现的就是世间哲学,复杂问题在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完美无缺的解决方案。

这次为了快速退烧,我用了20克柴胡(对我来说量算大)、15克生附子。因为柴胡能增加疏泄力,所以有人会拉稀。附子应对久寒成瘀的寒症,其用量大时,身体也很可能通过拉稀排寒邪。拉稀自然会伤正,但如果通过拉稀,能排寒邪和郁滞,正气伤的就有价值。这种用兵之法就得当,虽然暂时消耗了正气,但是邪气退了。邪气退了,正气就能养起来,整体健康就能更上一个层次。对我而言,附子量大,我会拉稀;柴胡量大,只会大便增多,不会拉稀。于是吃完这剂柴胡桂枝汤加生附子后,果然又拉稀了,但是身体一下轻快了许多。整个发烧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开始是发现自己有点难受,一量37.5℃,说明身体开始驱邪了。吃完药后,体温来到38.5℃,明显身上发烫。温度升高是必然的,因为驱寒靠的就是热,身体自发驱邪,再加上药力的调动,热自然会加倍。这点必须注意,几乎在治所有的外感寒证时,治对了也会出现一段时间内的体温升高。大多出现在服药后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然后在服药后一到两个小时之后,才开始缓慢退烧。

对证的退烧方式一定是缓慢的,大致的规律是一个小时退0.05~0.1度,所以完成一次合乎人体规律的退烧需要几个小时。如果吃完药后,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完全退烧,说明此法有伤身体,因为这种退烧必然造成邪气停留。科学家也发现,人体发烧是人体免疫力启动的表现,不能快速退烧。哪怕使用抗生素,快速退烧也会使得抗生素的效率降低。想一想多少人是在某次退烧后,身体大不如前的。

总结一下。三阴三阳并病的外感(外寒兼里寒之证),需要两边一起治。如果不加附子这种治里寒的热药,会好的非常慢,可能得三四天才能退烧,而且里寒也不会外出。于是有的时候需要利用退烧慢的这个特点,让身体烧一下来驱里寒。这样感冒治好后,患者其他的好多问题都会随之减轻,这对他的整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尽管这种治法已经被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所淘汰,但我还是希望今后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方法。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