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不显——缓法为先

学生:为何有时阳虚之人却不怕冷,而有时阴虚之人又不怕热? 

淼师:这说明与阳虚和阴虚相比,还存在一个表达更加明显的问题。内在的信息要想表达为外在的脉色症,就像是向外发出声音。哪个信息发出的声音越大,外在表达的就越充分;哪个信息发出的声音小,就会被其他信息所掩盖。于是有些内在问题就无法清晰的表达在脉色症上供咱们诊断。这些内在问题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 本身就是个次要问题,自然表现的不明显。比如,患者本来是阴虚为主,久病拖累引起阳虚。这种阳虚就不容易明显表达出来。
2.本身确实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但却出于某些原因被掩盖,没有顺利的传递到脉色症上。直到其他问题改善后,隐藏的问题才突然表达出来。此时就非常考验大夫的信心,因为非常最容易想到误治。比如,阴虚兼痰湿的患者,大便干。经你治疗津液得以回头,具备了排湿的条件,于是拉稀不止。此时你有没有底气不把这种拉稀当成误治呢?如果有,一定是因为你背后有理论的完整支持,能够判断拉稀是津液回头之后,身体得以排邪的反应。 

比如,平台课上讲过一例血臌腹胀案。外在表现一点瘀血象都没有,直到我使用了各种方法罔效后,才开始考虑这最后一种可能性。于是一治瘀血,整个局面打开了。这种主要矛盾在脉色症上完全不显的案例,确实无法判断,好在临床中很难遇到。我行医十多年只遇此一例,所以印象颇深。大多数案例的内在问题总会表现出一些蛛丝马迹,让咱们发现一些端倪。

再比如,阴虚日久造成的阳虚。通常情况下,阴足了,阳气就能自行恢复。但也存在极小的概率阳气自己恢复不起来。如果本来不怕冷,而随着治疗发现患者变得怕冷了。那么阳虚就是隐藏的问题。前提是后来出现症状不是误治造成的。如果是误用了大量的寒凉药,造成的怕冷,就是误治。所以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大寒、大热、大攻、大补之法,用的时候都得留意,谨慎再谨慎。这些药用的对证,好的快;用的不对证,坏的也快。 

学生:缓补和峻补有何区别呢?

 淼师:可以做一个比喻,有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小公司,确实需要点融资来发展自己,咱们就把融的资称为补。如果所融之资能正好供给使用,就是缓补,就有益其成长。但如果一下给它一大笔钱,远远超出其所需,就是峻补,反而会把公司毁了。 仔细思考就能发现,这种峻补之法可用空间其实非常有限。如果患者已经久虚久损,用峻补之法根本补不上来。这种情况常被称为虚不受补。如果患者刚开始虚,虚的还不重,峻补也没必要。峻补之法只适用一种环境——正气骤伤。因为某种极端原因,正气突然伤的特别厉害。而脏腑的运化机能、再造机能尚可。此时峻补之药,身体还能够驾驭,就可暂用峻补。缓法更加契合人体的病愈规律,猛法更适用于急救。于是临床中,缓法更常用。通常情况下,治病都是依从人体规律慢慢调治的,避免过犹不及。超过人体限度的治法就是造成另一个方向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