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未知——恪守中道

学生:中医应该如何看待疫苗?

淼师:咱们中医并没有基因学、病毒学、抗体学这种观点,于是用中医大而化之的、万物一体的、万物类象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疫苗,就像是用望远镜观察显微镜才能观察的东西。所以用中医解释疫苗,怎么解释都不太对路。

此时比较正确的态度是承认自己在此处的未知。但是这并不妨碍咱们解决那些打完疫苗后出现的问题。无论出现什么症状,都可以通过中医的体系来缓解,用中医的方式去辨证就有效。因为那些症状不外乎就是人自身的免疫力启动之后产生的反应。新冠致死的原因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病毒启动人体免疫力而引发的过激反应。中医可以把这个过激反应平复掉,这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承认自己的未知,这点极为重要。甚至是打磨学问,让自己的技术变得更为精纯的先决条件。接受未知,可以让自己省下很多精力。从而把更多的精力专注的放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让擅长的领域变得更加精纯。

但这件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天底下最简单的事,常常是最难的事。明明自己不知道的事,承认不是知道,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可是一旦加入人的心理过程,就会变得极其复杂。学中医也是如此,比如假设我擅长治三阳病,但不擅长三阴病。因为三阴病里有错综复杂的病,即便能治好,也得多付出几十倍的精力。这种情况,该用何种思维面对呢?首先得承认这件事,不擅长治三阴病。在此基础上再做选择,不外乎两个选择:1.放弃治三阴病。继续钻研自己的擅长的领域,使之更加精纯。这样发展,治疗效率会逐渐提高,原来十副药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三五副。方子开的会越来越精道,患者也会越来越多,患者圈也就越来越广。这样也能更为有效的使用你的精力。完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你把一些病主动放弃了,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深入研究。前提是先承认自己这些领域不擅长。2.不放弃治三阴病。就得花几十倍的精力去研究三阴的错综复杂之证。这种选择也可以,因为路本身没有对错。之所以选择这条路,也一定是因为发现并承认自己对此不擅长。

由此可见,果敢的“承认自己的未知”,才能把精力用到自己的选择上。无论是选放弃,还是选不放弃,都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精力。而不是把精力耗费在那些似是而非的事情上,诸如什么方子对应什么病毒,什么方子对应什么细菌······对于中医功力的提高,这就是浪费时间。虽然某些病毒确实有高概率对应方,甚至能达到七成有效。但是这些思维不是中医的思维。中医的思维是,病治好了得知道怎么好的,没治好也得知道为何没治好。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提高功力。而不去做那些强行解释的事。这种强行解释指的是认为这种解释已经成熟,可以推广运用的解释,并非初学者学习中的强行解释。因为初学阶段避免不了强行解释。在开始建立的理论模型之初,解释肯定是刻意的、存在错误的、衔接不准确的、连接粗糙的。于是学习之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框架存在问题,才是最佳心态。由此作为基础,才能逐渐完善。所以学习之前,先要试着接受自己的未知。有了这个心理建设,在做学问上会少很多麻烦。

郝万山老师讲过一个案例,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讲的是刘老(刘渡舟)治疗化工厂集体中毒的案例。中医完全没有针对化工原料中毒的观念。但根据大家的症状,刘老开的小柴胡汤加小陷胸汤,效果很好。当时,我看到这个案例,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医不必在意西医的那些概念,用中医的思路完全能治好。试想作为中医,如果用自己不擅长的思维去思考如何解这种化工原料之毒,必将陷入混乱。所以刘老解的不是化工之毒,而是人的病机。如果刘老脑子里想的是化工原料的化学成分,他的思维也会陷入混乱。

由此可见,咱们中医需要的心理建设就是,承认自己的未知。不从未知的领域想办法,而是在擅长的领域寻找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