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何有些鼻炎总会复发?
淼师:有些鼻炎表面上是一个小毛病,其实没那么好处理。有效不难,难的是不再复发。就像有些人会反复感冒,用药就能好,但还会再感冒。与其把这些症状视为单独的疾病,不如把它们看成人体发出的信号。
以我二舅的鼻炎为例,处理了很久才好,最后还不是靠药治好的。每次都是服药有效,停药一段时间就复发。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不怕凉,致使反复受凉、反复复发。
处理的方法是,早晨起来先保暖,即使起夜也得穿好衣服再去,绝对不能受一点凉。虽然是一个湿热证引发的鼻炎,但受凉后反而会激发鼻炎症状,只有斩断这个激发的诱因,再去处理内在的湿热,才能持久解决问题。
第二个方法是运动。本来他的习惯是起床先念经,上午拜佛。我建议他早晨起来先拜佛。因为起床时,人的气血运行相对缓慢,此时再打坐念经,就容易因为受凉而激发鼻炎症状,所以先让他拜佛运动一下,把气血调动起来。大概半年后,他说鼻炎好了。
之所以他的鼻炎能好,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阻断了诱因。因为这个岁数形成的体质缺陷基本无法彻底修复了,只有阻断诱因才能预防症状的复发。否则,只要外在的诱因引发了先天的缺陷,信号灯就会反复开启。一切治疗只能暂时帮助正气退邪,失去了药物的加持,短板还会表现出来,鼻炎自然会复发。学生:湿热为何受凉也加重?热证受凉不是正好平衡吗?淼师:并非有一个固定的、唯一的、不变的、温度低的属性被称为“寒”,“寒”可以理解为一切让身体气机停滞、凝留的属性。只是和外界直接类象时,才表现为温度低。因为温度低了,一切运行就会变得缓滞、凝留。这股凝留的性质是寒,而温度低、怕冷等外在表现只是寒的类象。
明确了寒的属性,再理解湿热受凉加重就容易了。湿热本身也是一种粘滞不畅之性,只是在此基础上还有热邪。而寒不但会伤害正气的热量,还具有粘滞不畅之性。两种邪气有着共同的不畅之性,所以一旦相遇就会相互呼应,加剧不畅的症状表现。于是仅仅是一个“寒”的理解,学医之初和学医多年也有所不同。可见中医的世界其实没有什么解释是绝对固定不变的。学生:为何寒不能直接理解成温度低?淼师:如果把寒直接理解为温度低,貌似也不错。比如,吃了附子就会热,确实能治好一部分寒证,但咱们之所以做这样的思考,是因为有些寒证单用热药治不好。当遇到用热药治不好的寒证时,就会陷入困惑,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之前的解释体系的不足之处。
如果认识到温度低只是寒的类象之一,进一步发现寒真正的属性是凝留,治寒的方法就不仅仅是用热药了。比喻当气机、痰湿等淤滞造成阳气外达不足,表现出来的怕冷,用附子就不合适。显然应对这种寒,用疏转、通透、升发、疏泄的方法更合适。
当你发现疏风法也能治寒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如何定义寒”、“用风法治的寒,该不该归类为寒”······所有的归类,其内在都要合乎于自然之道,外在都要连接具体的使用方法。所以就不但要构建理论框架,还得设计表达这个理论框架的语境。
当你开始构建表达方式的时候,马上就会遇上麻烦。因为你会发现怎么解释都解释不完整,每一个解释都不可能适应所有的人。所以咱们就才是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阐述人体,有的时候用简单的表述,有的时候用复杂的表述。但无论是古人,还是咱们,使用的解释方法都是比喻,比喻就不是直接对生命的诠释。这些比喻需要反复的思考,不断纠偏、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