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燥”三则

学生:如何才能真正理解燥?

淼师:直接理解“燥”不容易,可以试着从它的对立面来理解。这就是阴阳观。以湿来理解,燥就是把湿化开的力量。燥的主要功能就是平衡湿。当然化湿还需其他力量参与,比如风、热。即便如此也只是论及了属性,还未论及定位(脏腑定位、六经定位)。知识量就是这样以球状不断拓展联系的。

学生:燥力能否理解为分清降浊?

淼师:饮食入胃,食物中的营养水分是裹结在一起的。需要把它们拆开,才能进一步吸收。这个拆开的过程,即分清化浊。于是分清化浊功能需要燥力的参与,但二者并不能对等。只能说实现分清降浊,燥化是重要的一环。换言之,如果燥化不足,形成湿邪,就无法将水谷精微充分的分清化浊。而如果燥化过盛,使得水液不足,同样会影响分清化浊。太过为之邪,不足为之虚。同样是对立面的理解,同样是阴阳观的拓展。“燥”不容易理解,可以借助“湿”。“正气的燥”理解不了,可以借助“邪气的燥”。

学生:如何理解“水流湿、火就燥”?

淼师:痰、湿、水、饮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邪气呈现的不同状态。只不过当水邪和湿邪同时存在的时候,即可称之为水湿。所谓的“水流湿”即是此意。说的就是水和湿有着相似的属性,容易并存并现。但并非所有的湿邪都伴随着水邪,还有可能是“燥兼湿”。伤津液称之为燥,在此基础上又有湿邪,形成两种完全相反的邪气并存之态,这种情况就相对难治。

而“火就燥”意思显然是热伤津液。但凡事都有例外,中医表述的特点就是,每句话都有其适用场景,同时也存在一个不适用的场景。正常思路是“火就燥”,可是《伤寒论》上就能见到“热迫津液下利、热迫津液出汗”的情况,现出“水热并存”之态。这说明此人津液不亏,扛得住热邪的消耗。而如果热邪持续消耗,迟早会伤津液,现出“火就燥”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