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煮药误区

学生:患者经常问能否多付药一起煮,不知如何回复。请老师指点?

淼师: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这位患者还不错,没自作主张。但他发现外面药房都是几副药一起煮。然后放在药袋里,回家慢慢喝,非常方便。不过对这种煮药方法,咱们的态度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方子药效衰减问题——煮好的药,如果不喝,药力就会不断损失。问题是方子里有很多药,每种药的药力衰减程度不同,这就很难精确判断,某个方子的衰减规律。显然这样的研究是无边无际的。

衰减时间差问题——即使真的研究出某一个方子的衰减规律,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个方子直接喝的药效、放一天的药效······放N天的药效完全不同。这意味着患者每天服用的药效都不相同。如此一来,如何保障疗效?

存放问题——常温存放,汤药容易变质。而如果放在冰箱里,那些扶阳药的药效会明显降低。

药量的叠加——除了药效的衰减,多副药一起煮显然造成了药量的叠加。这种叠加后的方子,显然不是大夫的原意。比如,一副药开10克附子正好能去患者的里寒,但三副一起煮就成了30克附子。超出了患者的承受程度,就会中毒。再比如,给一位患者开3克大黄正好帮助他通腑,又不至于拉稀。而三副一起煮就成了9克,可能造成患者下利不止。这就好比,泰森一拳能打1000公斤,我一拳能打100公斤。我打泰森10下,他没事。他打我一下,我就死了。虽然1000还是等于100*10,但实际上却不能这么算。再好比拆墙,大锤一下墙就倒了,小锤一百下墙都没动。所以叠加的药量产生的危害是不可控的,不要轻易尝试。中医开方是很注重剂量的,常常需要一些精细掌控,脱离了这种掌控,轻则牺牲品质,重则伤害身体。

话虽如此,但实际上多数药随着剂量的累积,药力、药效变化不大。毕竟不是所有的药都具备附子、细辛、麻黄·····这么大的偏性。所以有些药这么煮,也能凑合用。这就是药店煮药照样起效的原因。虽然能避免了这个问题,但是避免不了其他问题。所以这么煮药还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的时候可以,有的时候不行,有的时候影响不大,有的时候影响特大。这些变数根本无法精确把控。既然把控不了,就不要这样做。

但如果对药性非常理解,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还是可以暂用此法的。比如出差前正好有身体不适,就可以开一些不怕变质的药,煮好装袋,路上凑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