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阴火”

学生:《脾胃论》之脾胃盛衰论中说“泄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这里面的“阴火”怎么理解?

淼师:读古书时,常常会因为一些名词概念而纠结。通常的解决方法是,找到这个概念的确切解释。但这不符合古人的思维方式,古人表达的意思是万物类象的。同一个字、同一个词,放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古人对名词的定义,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的,不能局限为唯一确切的答案。例如阴阳,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化生出来的,所以阴阳几乎可以代表世间万物。

逐渐用万物类象的思维方式来替换标准答案、确切定义的思维方式,就不会再有类似的困惑了。因为只要联系上下文,“阴火”就不难理解了。如下:泄阴火以诸风药——通过各种风药来泄。此处的“泄”,不同于咱们通常的理解。咱们理解的风药是用来提升、疏泄的,而东垣老人用风药来“泄”。用这个“泄”字,东垣老人是有考量的,因为临床经验是,确实有些人吃了风药后,会表现为拉稀。因为淤滞打开了,身体自然会排邪,排邪就有可能拉稀。于是“风药”间接实现了泄下排邪的效果。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先用风药泄阴火,再用升发阳气的方法恢复肝胆。由此可见,上句的“泄”就可以理解为提升举陷。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通过提升阳气的方式,把阴分的结热升起来。由此可知上面的“阴火”就是阴分的结热。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再用辛甘温的药继续升发,使阳气向外输布。而令走九窍也——“九窍”不要仅局限的理解为具体的九窍,而要理解为全身各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习惯,古人也是如此,各自有一些独特的表达习惯。无论是地域上的差异,还是时间上的差异,都会带来一些语言上的代沟。咱们读者要慢慢习惯。

既然语言上有代沟,就别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某一个词上,而是把整段话看懂。然后再反过来看这个词在这段话里是什么意思。

全文意思是,火结于阴分,用升提举陷的方法来把火散开。因为陷的比较深,可能影响了某些功能,所以还需再用辛甘温药继续发散,最终宣布全身。由此,自然就能理解“阴火”的意思了。但如果把注意力全放在某词、某句上纠结,就很难得出如此顺畅的解释。比如,离开全文单独理解就会产生如下困惑。泄阴火为何用风药?泄火为何不用攻下法?滋阴为何用阳气?阳气升发为何最终要落实到九窍?······

思维一旦局限在某词、某句的单一定义上,必然忽略整体。整体的理解一段话,也是在练整体观思维。如果能在整体观下,万物类象的看这段话,就能给每一个词赋予一个类象。这些类象就容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句子,继而组成一个整体的段落、文章。不纠结于局部,整体就看出来了。整体看出来了,再看局部也就明白了。整个理解最终还是得从整体看局部。哪怕是开始的理解是错的,也得先以这种方式理解。然后再经过不断的练习,使得这种理解越来越自洽。

开始理解偏差怎么办?好在理论表达后面,前人都会给咱们留方子。结合给出的方子,就可以给咱们的理解纠偏。然后反复这么练习,直到你的理解框架跟这些治法越来越兼容。只要在理论上兼容,运用上就能兼容。在理上明了之后,学了相应的诊法、治法就能直接用。随着这样以理御法的运用越来越纯熟,这些法就逐渐成为了你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