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收集诊断信息?
淼师:咱们练的是整体观框架思维,在此前提下才能发现问题的端倪,继而追查信息。之所以能做到追查高效信息,就是因为建立了理论框架,并且将其练到了能用的程度。将理论框架用于实践就是“理法圆融”。随之不断训练,得到的就是“以理御法”的能力。
如果还未形成框架思维,追查信息就只能漫无目的。简单的病,信息容易收集,没有框架思维尚可勉强确诊。但病机稍一复杂,单靠直接捕捉的信息和患者提供的信息,就无法确诊了。必须打开思路,主动追查信息。只要追查的信息能够相对完整的勾勒出患者当前的内在状态,就能确诊了。
那些研究“拓扑解构”的科学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无论体系大小,都会呈现出规律性的结构。根据这些结构规律即可找出相应的问题。即使在结构不全的情况下,也可以先推演出结构,再找出问题。这与咱们的诊断过程非常相似。每个病机都是一种结构。这些结构在咱们的理论框架内都有相应的位置。通过直接信息就能对应病机(结构)的问题都是简单问题。更多的问题无法直接对应,需要把收集到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试着连接病机。这种试探性的连接,就给了咱们追查的方向。有了这个方向,即可照着这个病机去收集信息。如果追查到的信息能够勾勒出这个病机,就能在这个方向上确诊。如果不能,就再勾勒别的病机。复杂问题常常由多个病机构成,需要追查多个线索。并确定哪个是标、哪个是本、哪个当前解决、哪个以后解决······
治病能力的提升也是在不断优化思维结构。这就像一个城市建交通网。开始修建的肯定不够优化。有的要重修,有的要打通,有的要拓宽······随着问题的涌现和解决,整体会越来越优化。这个过程就是咱们不断练习、纠偏、容错、改错、调整的过程。随着不断的推演、思考、构建、否定、再构建,你的体系就一定会越来越优化,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还有一个证据——黏菌实验。科学家发现,黏菌的分布路径与规划学家规划的交通网惊人的相似。最终的结果都是合于自然的。人类的文明表面上是人思考的,实际上是自然规律。
由此大家就能明白什么样的心态更加适合学习中医了。如果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唯一正确的路,就无法合于自然规律,就很难学成。如果一个人可以自我否定,再自我建设,再自我否定······就能走上融合之路、成才之路。自然规律就会推着你逐渐建立起那个最优化的拓扑结构。用咱们的表达就是道法自然、整体观。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合于道。固执己见的时候,就会衰败。反思、纠错的时候,就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