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寒证发热(1)

寒证发热

  • 小儿寒证九成九是外感(重症除外)
  • 机体发热祛寒
  • 因此不可强行退烧,寒退热自退。
  • 强行退烧造成痰湿遗留(造成体质下降,易反复感冒)

对于寒证发烧而言,小儿病基本都是外感,因为要形成里寒证的寒证发热,那得是反复受伤,积累寒邪,寒邪入里。寒证,北方明显多于南方。寒证会发烧,是因为正气发动化为热去驱寒,所以应该去帮着这股热,寒一退,烧自止。千万不能强行用寒凉法退烧,比如冷敷,酒精退热,这会造成痰湿停留,就会造成体质下降,反复感冒。道理就是:本来这点热发出来是为了攻寒,把寒邪攻掉,现在再人为造成一个外部降温,正气要发出2份、3份,甚至更多份的热量,驱寒的负担大幅翻倍。且冷敷法造成的气机不畅,停留为痰饮,这点是所有家庭,都会遇见的事情。只要温度一高,不管是寒证、热证,就强行退烧,不管用药强行退烧,还是用凉敷的方式。结果如何?如果是寒证,根本没用,退完一会儿就又烧起来,因为寒还没有去掉,人体会不断的发出热。如果是热证,这种强行退烧的方法是可以的。

小儿是元阳之体,特别容易发烧,寒证就更容易发烧,而且容易发高烧。“元”可以理解是种子刚刚开始发芽,有着旺盛的生机,别看幼嫩,发起芽来力量很强大。有人做过实验,发芽的种子能把石头顶起来,能把头盖骨顶裂,所以在其幼嫩又脆弱的表面之下,蕴含了强大的力量。所以他的状态是即娇嫩又强大,大自然就是把这种矛盾的特性赋予同一事物之上,极其微妙。“元”这个字最早出自《易经》,元亨利贞,可以理解成是春夏秋冬,元就是春;亨就是夏,亨通,代表旺盛。利代表利益,秋天收获。贞是一种安静、蛰伏,是冬天。当然可以理解成是生长收藏。临床发热一证除了寒证、热证可见,郁证、痰湿证、瘀血证都有可能。其中小儿发热最常见的就是寒证、热证、郁证,还有痰湿证。痰湿也能发热,只是痰湿发热说明这孩子已经有余邪残留了。以前有毛病没治好,或者是生活中不注意,形成痰湿;或者是强行退烧,打抗生素,形成痰湿,所以痰湿证的发烧,相对复杂一些。瘀血证的发烧,小儿基本不考虑,属于很少见的重症,小儿是清灵之体、纯净之体,还来不及积累这么严重的淤血。

元阳之体的发热特点

  • 元阳即生机之阳,弱阳,少阳(壮则易老)
  • 易被寒伤
  • 容易发烧,高烧
  • 受寒最多见寒证,也可见热证、郁证、痰湿饮证

分析线索

先确认怕冷?怕热?如果小孩不会表达冷不冷,就观察踢不踢被子。还有人一冷就会蜷缩,看是否蜷缩。如果是热证,一定会踢被子。热证还容易烦躁。又怕热、又烦躁,肯定踢被子,或是躁动不安的表现。热证容易口渴,喝水比平时多,寒证不容易口渴,喝水比平时少。

再确认有汗?无汗?因为是寒邪,所以怕冷。寒主敝郁收敛。无汗敝郁重,有汗敝郁轻。 

寒证发热线索

  • 第一步:先辩怕冷、有汗、无汗、
  • 第二步:再结合兼症 :呕吐头晕;口干渴或大便干秘;腹胀腹痛;咳嗽;下利;痉症(抽搐);发痘疹,发疮。

这些症状都是极具代表性和指向性的症状规律。在治感冒这个领域,中医远超西医,尤其是病毒性感冒。因为西医对病毒性感冒没办法。中医根本不把它当病毒的原理治,运用天生万物,万物相克的原理。人能活在地球上,在基因层面已经能适应病毒和细菌了,恢复这个适应力,而不去盯着病毒。如果盯着病毒,千变万化,跟不上。然而把立足点放在人的适应力、自愈力上,千变万化不离其宗。


寒证发热线索

第一步:先辩怕冷、有汗

第二步:再结合兼症(无明显兼症):呕吐头晕;口干渴或大便干秘;腹胀腹痛;咳嗽;下利;痉症(抽搐);发痘疹,发疮。

用:桂枝汤(桂枝 白芍 生姜 枣 炙甘草)


第一步:先辩怕冷、无汗

第二步:再结合兼症(无明显兼症):呕吐头晕;口干渴或大便干秘;腹胀腹痛;咳嗽;下利;痉症(抽搐);发痘疹,发疮。

用:麻黄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常兼见:肌肉或关节痛头疼部位最常见的是后脑疼


小结一下

怕冷 + 有汗,用桂枝汤,属风寒(寒敝较轻) 

怕冷 + 无汗,用麻黄汤,属寒敝,且寒敝重  


寒证线索

第一步:已确定是表有寒敝(麻黄汤证),或 表有风寒(桂枝汤证)

第二步:再结合兼症:呕吐头晕;口干渴或大便干秘;腹胀腹痛;咳嗽有痰,小青龙(详见《小儿咳嗽》专题);下利;痉症(抽搐);发痘疹,发疮。

寒敝和风寒的寒痰咳嗽兼发热,都可以用小青龙  

症见:发热、怕冷、咳嗽痰涕(有汗无汗皆可) 症状如果不是很重,或者刚开始得,就可以使用成药来解决,如果已经两三天后,成药效果就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