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32 葛根汤

三二、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三二条说的是葛根汤的下利症。三三条说的是葛根汤的呕症(呕吐)。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症状虽有差别,背后的病机是一致的,因为人的卫气或者太阳的卫外固里功能被外在的寒邪闭郁,同时兼有津液耗损,而造成津液不能运达于体表,在里的津液过多化为水湿,犯胃就容易恶心、呕吐;犯肠就下利。

三二、三三两条开始即点明太阳和阳明合病,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读者,会有明确的太阳病、葛根汤证的典型症状,同时兼有犯了阳明腑道的症状。阳明腑道主水谷的传导、吸收、排泄,所以从嘴一直到食管、胃、肠、肛门这一串,都归阳明所管。这属于阳明腑证。除了腑证还有可能出现经证,那么阳明经的循行部位就有可能发症状。比如阳明经环绕齿、鼻、眼睛,还走到前额,这些地方都有可能发生症状。看着是杂症,实则也为六经所统摄。在临床中,有可能葛根汤的主证表现的不是那么强烈、明显,不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

葛根汤证的主要症状,归纳一下就是麻黄汤证加上干燥之象。葛根汤会有一个表证,表证可能表现为脉浮或者脉浮紧;可以表现为恶寒、怕冷、发烧、身疼痛、关节疼痛、筋和肉挛急、抽筋;太阳经背后循行路线上的症状:强、痛、挛急。还有因为津液亏虚,体表还被寒邪闭郁,所以无汗,皮肤的干燥是葛根汤证的常见症状。这些主证或许表现的不是很强烈,比如并没有严重到发烧的程度,只是出现精神不佳、倦怠,有怕冷、恶风,但又不是特别严重;身上干燥少汗,却不是绝对的不出汗;筋肉困乏不适,但没严重到项背强几几或者角弓反张;有脉浮但没有浮紧那么严重,这也算是葛根汤的症状。因为津液失司,多余的津液化为水湿影响腑道,就是阳明病,所以称之为太阳阳明合病,属于病在太阳,祸及阳明的功能。出现下利呕吐,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如果又下利又呕吐,还是葛根汤加半夏。

半夏治水、湿、痰,因其药性辛燥、降逆。半夏是靠着一股很强烈的燥气,把水湿、痰清化掉。李玉宾老师称半夏化痰湿、水是聚而散之,先把邪气凝聚起来,再给散掉,这种说法可以参照理解。因为半夏性燥烈,所以当津液阴分明显亏虚的时候,使用半夏需要谨慎,用错会有不良反应。这也是后世药书称半夏有毒的原因所在,因为其性太偏,以至于都要把半夏炮制之后再用。其实这不是半夏之福,也不是病人之福。半夏经炮制,其燥性的下降,就意味着化痰湿水饮的力量也在下降。在我自己的一个案例中,一个小孩寒饮犯肺,出现咳嗽、咳痰的病症,用了姜半夏能有效,但始终不能彻底治好,后来用了生半夏,效果非常好。原方用生半夏替换姜半夏,两幅药的效果远超前面四副姜半夏的方子。半夏对水湿犯胃、犯肺造成的呕吐一证,效果特别好,缓解症状特别快速。医家的各个流派,都会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哪些药对哪些症状有特效,比如同样是性燥化痰湿,在止呕方面,半夏会优于天南星、浙贝。这些用药知识慢慢学,一般都散记在各个流派的医学专著中。但是如果忽略了这个药的药性,单谈症状、功用,还是不足以灵活运用的。

三二、三三条都在讲犯了阳明,接着补充葛根汤阳明症的化裁运用。这两条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阳明热证。病邪如果入了阳明,一定会化热,不管风寒暑湿燥火哪个邪气。阳明经对付邪气只会火攻。受了寒用火攻还行,但受了暑、热、湿、燥,还用火攻就攻不下去或者不能完全攻下去。当人的阳明还有足够津液的时候,阳明病就表现为下利,通过下利将邪气排除。当阳明津液不够,就会化成燥热之症。阳明主管腑道,所以腑道的燥热之象首当其冲,影响大便,大便干燥。这时候要用葛根汤加大黄,大黄能通腑道、肠胃、宿便,葛根汤又能开表(开太阳体表营卫的津液和气机闭结),再配上大黄,于是从太阳之表到阳明之里,里外两头一起开通。

阳明腑证还经常伴随哪些症状?积了宿便会少腹胀满,大便困难,舌红,容易烦躁、口渴。有了少腹胀满,大便难下干燥,就用大黄。如果这些热邪没有入肠,影响的是阳明经的经证,则容易表现为一身壮热,发烧温度特别高。也有可能出现烦躁、口渴、舌红,因为这都是热象,只是还没有影响肠道,所以没有大便秘结。这时候用葛根汤加石膏,石膏可以清气分的热;大黄可以通腑,清肠道里的热,通行肠道。如果用了葛根汤加石膏或者葛根汤加大黄,那么阳明证的症象更明确,而不像三二、三三条里只是阳明受影响,并未表现阳明的症状,邪气并未明确侵入阳明。当阳明的症状明确强烈的时候,就知道不仅是殃及池鱼那么简单了。

接下来三四条葛芩连汤,是邪气已完全侵入阳明的证治,主证仍然是下利,但是此处的下利与三二、三三条的下利有所不同。三二、三三条病位主在太阳,祸及阳明从而下利。三四属于太阳之邪基本全都快进入阳明,太阳病基本可以不管。讲三四的时候会细说。条文之间就是要这么对比着领悟。

再举一些葛根汤用于治疗皮外科的一些方法。比如用来治疖子、肿痛、起脓,还有治疣,病毒疣,西医认为是病毒所致,中医认为是体表津气闭结所致。用的是葛根汤合排脓散。排脓散主要组成:桔梗、枳实、白芍。葛根汤中有白芍,所以只用加桔梗和枳实。排脓散药效平和却运用广泛,任何体表化脓性的疾病,都可以加上,不管是疖子、疔痈、扁桃体化脓、牙齿发炎化脓,甚至咳嗽、痰里有痈脓,都可以用。总之是肿而有脓的都可以用排脓散。如果只是肿痛,没有化脓,就用葛根汤加白术。

白术是治肿痛常用药物,因为白术健脾利湿、燥湿。脾土克水、制约水湿。恢复了脾土制约水湿的能力,这种肿痛便可消除。脾还主四肢肌肉,所以肌肉关节的湿症肿痛,白术是常用药。简单的说法是葛根汤证见到肿痛不化脓的用白术,化脓的用排脓散。《金匮要略》还有排脓汤,是桔梗、大枣、生姜、甘草,大枣、生姜、甘草葛根汤里都有,所以葛根汤合桔梗、枳实等于葛根汤合了排脓散、又合了排脓汤。

日本汉方医学,经常把排脓散和排脓汤合用,叫排脓散及汤。只需要理解其中芍药和大枣用来巩固津液,防止脓证伤了津液。枳实性破气,开气分郁结。桔梗本身就有排脓、排痰、排散的作用。两者结合用于排脓。

接着说白术,除了能治肿痛,如果葛根汤证下利症状极其明显,但同时又没有阳明热象,反倒太阴病的症象俱足,这时候可以用葛根汤加茯苓白术。葛根汤加茯苓白术还可以治葛根汤证兼见小便不利,本来可能葛根汤证有可能见到小便频、数、多,但反而小便不利,说明水道闭结,当通利水道,最常用的就是茯苓白术,还可以配上泽泻、猪苓、车前子这种药通利水道。如此用药是因为已经有了太阴病。如果葛根汤证的皮外科症状,同时伴有湿象,比如舌苔厚腻、脸上泛油严重、四肢身体沉重,会加上薏米来化湿,而不是首先考虑白术。白术性燥,薏米甘淡微凉,也能利水消肿,健脾祛湿;也有一定排脓作用,虽然不是特别强,但确实在《金匮要略》中见到用薏米治脓证的薏苡败酱散,主要的药就是薏米合败酱草,用来治肠痈。薏米区别白术最关键的就是白术性燥,薏米不燥,因为薏米是谷物,熬水之后多少还有补津液的作用。

前一节提过葛根汤治风疹,加上防风、荆芥,如果风疹块明显发红,可以配连翘或金银花。如果治酒糟鼻加上紫草、地丁,或者单加紫草,如果酒糟鼻毛囊已经受到破坏、发炎,必须加上外治清理皮肤,把那些黑头、毛囊清理掉,然后用白芨、杏仁煮水擦拭皮肤,同时配内服葛根汤加紫草。白芨这味药外用有消肿生肌、收敛止血、帮助伤口愈合、帮助消肿,用于疮疡、止血。古代外科药常用白芨来止血,内服多用来治咳血,其味苦涩,性微寒。

如果葛根汤证出现咽痛,加上桔梗,比如西医说的扁桃性化脓,既然化脓可以加上桔梗和枳实。如果咽痛没化脓,单放桔梗就可以。再如果葛根汤证症象俱足,同时有下利、四肢凉,这是少阴症象俱足,需要合上附子。少阴病的提纲症状:脉沉微弱、手脚凉、下利、但欲寐。但欲寐从泛意上指神智匮乏、嗜睡、无精打采。比如前一节提到用葛根汤治疗精神倦怠、乏力、没精神,所谓西医的疲劳综合症,如果兼见手足凉,可以用葛根汤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