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58~59~60 正气的自复与不复

五八、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五九、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六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五八条和五九条说的是此人身体自愈力尚可,自愈了。六十条说没法自愈,“振寒,脉微细”,冷的发抖,脉还又微又细,亦入三阴,三阴病很难自愈。经过误下、误吐、误汗,损夺正气。阴虚的人,在汗吐下之后会更伤阴;而阳虚的人,汗吐下之后,则更倾向于伤阳;还有阴阳两伤的。三阳的阳气和津液伤的扛不住,就直奔三阴。而阴分受损,先伤津液,津液伤的差不多了再伤血。因为津液的生产链条比血短。

咱们之前讲过,要想生血,先得有津液,津液之中加入了营养、又加入了能量才能形成血。汗血同源,津液的储备不够就伤血。除了汗吐下之外还有外伤,外伤失血,造血能力强的人没两天自己就能恢复,而造血能力不强的人,这一次失血,就会导致他以后身体越来越差,就成了六十条所说的“内外俱虚故也”,没法自愈了。

说到汗吐下,甚至包括放血的各种攻邪之法,医学史上有个流派,称之为攻下派,创始人张子和,其所倡导的理念是“善攻者”,攻完之后能让正气缓过来。反而创造一种令正气能够恢复的环境,邪退一分,正复一分。如果攻不好,就成了亡血、亡津液、亡阳气,从三阳亡到三阴,内外俱虚故也。条文语境说的是误用汗吐下造成的内外俱虚,而临床遇见这种内外俱虚的,更多的是久病久损者,那可比这个条文所说的情况难治得多。因为他生成气血津液的根本,造化力已经很差了。而条文五八到条文六十,这人刚受损,还是误治的,他身体原本的原动力,造化力还在,稍加调养就可以给治过来。

真正难治的是久虚久损,这种病治起来非常麻烦。他的正气难以恢复,因为正气太虚;攻邪也后续乏力。就形成一种困局:攻邪没后劲,补正,邪堵着补不进去。前面条文已经提过这种病人,一旦得了这种病,真是相当不幸。治起来恢复的特别慢,好不容易经过两三个月甚至半年调理,恢复到基本像个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病象、病脉、病色。可是这种病人一经风吹草动、各种挫折,极容易复发。因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病,已经有病根了,换句话说,就是他体质已经形成了某种偏差、某种失衡,一时改善症状或许不难,但是健康整体提升非常之难。西医说的各种慢性病也算其一。

比如我接诊的一例西医诊断为气管狭窄、肺部反复发炎、肺下叶失去伸缩能力。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容易喘、容易疲劳,有痰咳不出来,受寒或天凉症状加重。虽受不得外寒,却内在总觉得燥热,口干口渴,大便时而偏干。

像这个案例,问他呼吸困难的时候,要着重问一下是吸气困难还是呼气困难?呼气吸气哪个更困难?吸气的时候,肺要扩张。如果肺气不足,肺没有力量,它扩张力不足,就吸气困难。中医认为难吸病在肺,难呼病在肾。这个患者呼吸都很困难,自诉呼气好像更难一点。那咱们就知道肾有问题。金生水,肺生肾。肺病久了,无力生水,无力生肾,那么就会有肾病,肺家的痰湿也会传到肾上,传到脾上。所以在一开始初入手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恢复他的脾肾功能,恢复他的津液,因为只有津液足了,血才能足,血足了才有可能修复受损的组织。

患者已经出现时见大便干,说明津液已经亏了,皮肤也干,时不时也口干口渴,为什么?肺主气化津液,肺受损了,气化津液不足,他就容易口干口渴。所以第一步治疗先不用想着怎么快速改善他的胸闷气短、咳嗽、痰咳不出来的这些症状。因为这些症状想要改善,津血不足、气不足,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六分养正,四分攻邪。攻的邪就是肺中的痰,脾中的湿,还有瘀血。患者同时见到全身皮肤发黑、发暗,显然是血分有问题。

我治这种虚实夹杂的重证,正气严重不足的病人,才会一开始就选择先养正为主,一般的如果正气虚的不明显,那可能先攻邪,邪退了之后,正气更容易恢复。当然这种病人,他的邪气太重,正气太虚,根本攻不动邪。化痰药可能会改变症状,但之后脾肾的功能还不恢复,只是用一些宣肺理气化痰的方法,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失效了。

所以一开始入手,宣肺理气化痰这块只占四成,另外六成是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恢复正气。恢复正气首先要健脾,恢复脾气,脾家的津液,脾生血的功能。气机的闭塞与肝有关,肝主气机的疏泄调达,所以很多治肺上的毛病,必须兼治肝。肝和肺,一个负责生发气机,一个负责宣布气机。更何况这个患者有明显的全身皮肤发黑的症状表现,说明他血中的瘀堵很多。肝要藏血,心又主血,心和肝都好不了。

为什么出现燥热?一边怕受凉,受凉了咳喘、气短加重,可是平时又觉得身体很燥热。这是因为肺不能宣布津液了,津液属阴,阴不足则显得阳偏盛,于是他会燥、会热。肝也被郁住了,气郁也能化热,所以给他疏肝气的同时,也要活肝血,要加活血药。

所以这个方子覆盖较大,分支较多,量就不能开大,让他身体一点点恢复。这种以固本为主的方法用到什么时候再变化?这里有个经验,治到你明显发现他的气血在改善,津液、血液、阳气都在改善,但是他的症状却加重了。这个时间点则说明他的正气恢复起来之后,身体开始自己去攻邪了,只要攻邪,正邪相战,症状就加重,那么就随之以攻伐为主开几剂。

开几剂不一定,因为没法准确预知每一个病人吃几付之后,正气养到一个台阶,邪气退到一个台阶。没法准确预计这个事件,只能随症、随脉、随色。如果脉色症合参发现他的正气又开始虚了,那么攻伐的方法要暂停,改回来整体调理他的身体,养他的正气。而养正药里面一定要带着一些攻邪的药,攻邪药特点都是通行的、开解的、破结的、化瘀的。因为他的经脉藏腑是瘀堵的,不加这些药,那些养正药也起不了作用。单纯的攻、单纯的补都治不好,必须攻中带补,补中带攻,把握好比例。一旦发现气血足起来,自身去抗邪,而产生症状加重的时候,那么就可以单纯的攻邪。

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再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发现他的狭窄的气管局部开始扩张了。经过断断续续一年的治疗,去医院检查,发现肺下叶的伸缩力也恢复了,患者的精力体力都见改善。

恢复脾阴用的是白芍,山药也可以。恢复肾阴就要用到黄精、地黄这种药。恢复肺家的津液可考虑用麦冬,只是他现在肺里瘀了很多痰,单纯用麦冬是不行的。必须一边恢复肺的津液,一边开散肺气,一边化肺的痰。化有形的痰用冬花、紫苑、冬瓜仁、桔梗。从气分化解无形的痰,意思就是去改善他会生痰的这个体质环境。气机通了、津液通了,脾的运化力一恢复,他就不容易再形成新痰。

记住一个大原则,治疗这种久虚久损症,一切都是以恢复脾的生化能力为主,这是一切的源头。那么最初最先改善的就是大便干,他开始便溏拉稀。我一看出现这个症状很高兴,说明这些痰湿之气能够排出来了。反之如果大便还一直干,那我就该头疼了。治疗这个病,不要相信一剂知两剂已三五平,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一点点去消磨这个邪气,一点点让正气巩固。邪气退掉一分,正气就有恢复一分的可能。正气恢复了一分,就有让邪气退掉一成的可能,一点点去消磨。

不同的学术流派,治病的思维过程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咱们会先分析这个病的病因病理,找到病因病理之后,再思考对治方法,得出了对治方法,再去想用什么方什么药,实现这个治疗方法,就是所谓的“法因理出,方随法出”,方药是放在最后的,是最后才去想如何实现。有很多流派是以方药为思维核心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学这个方子的临床适应情况,什么病用什么方子治,什么方子治什么病。他的思维核心是方剂、是药。不同的思维过程也就决定了不同学术流派所擅长和不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