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本条出现了奔豚。豚的意思是小猪,奔豚就是奔跑的小猪。为什么一定要说是小猪在奔跑?不能说小马、小牛、小狗奔跑?因为按照传统文化的八卦万物类象,猪属水,应坎卦,所以是津液或者水气出毛病,造成的气机紊乱上冲。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见这种不太明白的知识,怎么办?比如奔豚,就把奔豚做为一个关键字,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搜索。检索功能很强大,搜完后就会发现在《伤寒论》里出现过两次奔豚,一个是本条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另外一条出现在条文一七七,桂枝加桂汤;然后在《金匮要略》里又搜到一个奔豚汤。这么一搜就会发现《伤寒论》、《金匮要略》有三个奔豚的条文和方子,剩下的就是对比和研究工作了。
奔豚一证是指气机从少腹一直冲到心,走全程叫奔豚,走半程叫气上冲。如果再搜一下气上冲,条文就多了,不止这三条。并非所有的气上冲都叫奔豚,只是走全程的叫奔豚。那么咱们就可以研究一下,这三个奔豚方,治奔豚的方法有什么共性和规律。最后研究的结果确如其名,其病因就是津液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津液失常,津液和气是阴阳一体的,现在津液失常,气在上行的时候就是一股异常的气。这股异常的气就会被人感觉出来,正常的气是感觉不出来的。治法自然是想尽办法让失和的津液调和。气和津液调和,再次上行的时候就正常了,就没有气上奔豚异常症状了。
接下来看这三个方法分别是如何调节津气,令其上行之气变得阴阳平衡。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简称苓桂枣甘汤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茯苓和桂枝的量都很大。汉代一斤是16两,半斤就是8两(半斤八两就是从这来的)。茯苓的量(8两)是桂枝量的一倍。如此药物配伍,说明其主要用意是温阳、利水,以桂枝温阳、茯苓利水。利水的力量大于扶阳、升阳,因为茯苓的量是桂枝的一倍,所以是以利水为主,升阳、扶阳为辅,是从量上看出来的。还有两味药,甘草和大枣,大枣十五枚是常规量,甘草二两算比较少。
一共四味药,用了大枣和甘草的组合,说明巩固津液和补充津液的用意也很明显。如此一来,此方的分解就出来了,一边用大枣和甘草巩固、补充津液;一方面用更强大的茯苓利水、疏导渗利津液;再用量同样不小的桂枝,增加热量,升达热量。这么一分析,就能够反推出来苓桂枣甘汤是个什么病机。此证津液停留成水饮之邪,反而造成津液不足,因为好的津液全都变成停留的水邪。好人学坏了,就得干坏事,于是造成人体由下而上,心肾相交的这条路线,从肾生成了一股带着水湿之邪、寒凉之气的不正之气。这股不正之气上冲于心,心肯定受不了,心为神宫,神所藏之处来了这么一股又潮湿、又寒凉的气息,就会扰乱心神,所以奔豚证有强烈的恐惧感就是这个原因。患者自我感觉就像是要死了,当然其实死不了。产生这种感觉就是因为心神被这股邪气给冲击了。
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原方把桂枝的量由三两提到五两,加了二两。对桂枝汤是比较熟悉,一看并没有用茯苓、白术类的药,所以没有水湿之邪。有一个桂枝汤的底方,桂枝汤的主要功效就是调和中焦,于体表调和营卫,有运转中焦与体表津液和阳气的功效。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二两桂枝,言外之意需要更强的热量,桂枝性热。这么一分析得知桂枝加桂汤的奔豚,冲上去的这股气里面没有掺杂水湿之气,而是一股偏凉的气,因为热量不够才加桂枝。如果是热气的话,就用别的方法了。即然保留了桂枝汤的底方,所以还有点中焦偏弱的情况(指津液)。一边用芍药甘草大枣来巩固津液,一边用加大量的桂枝和生姜把热量升发起来,同时也把津液升起来,这样升起的津液就是一股温暖的津液。
总结一下苓桂枣甘汤和桂枝加桂汤来治疗奔豚,共同之处都是上升的这股气偏凉,区别是一个有水湿之邪的掺杂,一个没有。《金匮要略》里还有一个奔豚汤,就以奔豚立名的方剂,条文特别简单:“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
甘草 川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讲一下这个条文。桂枝加桂汤的条文因为在《伤寒论》里,所以后面细讲。奔豚汤出在《金匮要略》里,咱们的音频课不再另讲《金匮要略》,把《金匮要略》里的知识融进《伤寒论》里讲。
奔豚汤的条文有一句“往来寒热”,这就很容易让人想起是少阳病。一日内数次冷冷热热,叫往来寒热,属少阳病。如果这个寒热时间规律是几天寒、几天热交替进行,那是厥阴病的热厥与冷厥,所以此处是少阳,而非厥阴。分析一下方药组成,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股邪气影响了少阳,还造成了奔豚。
奔豚汤的方药组成看似混乱,归纳一下条理就出来了,分几部分:
一是性质寒凉的黄芩和李根皮。李根皮的用量最大,一升。这两味是用来清热的。稍后细讲李根皮的性味功效,先看大的结构。
除了清热的黄芩、李根皮,还有半夏和生姜各四两,这个量也不小,显然是有痰饮,否则也不会用半夏和生姜的组合。
第三个组合是当归、白芍、川芎。川芎(xiong)习惯念川芎(gong)。这三味药的组合有养血、生血的用意。当归白芍组合最常用的是用来养血,川芎有提升血液上行的功效,各二两。奔豚汤的第三股力量显然是为了养血生血,把血生起来。
最后一股力量,葛根五两,量很大。葛根可以将津液提升,起津液,用到最大的五两,说明提升津液的用意也很明显。
葛根再加上当归、川芎、白芍生血的功效,一边生血,一边用葛根生津液。在提升的同时,有两股力量,一股是清热的,一股是化痰饮。
可以在纸上画一下这几股力量的分布,图像来表示,理解就容易的多。所以奔豚汤如果画一张图,就是这样的:一边清热,一边化痰饮,这两股力量是挺强的。同时用葛根把津液提升起来,葛根性质偏凉,显然要提升的是一股凉润之气。再辅佐上当归、川芎、白芍,养血生血,把血给升起来。于是就升起来一股清凉的津液和血。看懂了这个结构,自然能够推之奔豚汤针对的病情。显然此患者有痰饮和热结在一起了,造成由下往上升起的这股气偏热、偏湿,这股湿热之气撞到心、撞到心神也难受。尤其热邪最容易伤到心血,所以这个方中加了养血的药。不但养血还加上川芎,把血生到心脏里,这就是奔豚汤的方解方义。
在读《伤寒论》的时候,拆开他的药组,分力与合力的结合分析,自然能够掌握分力与合力的运用。举个例子,本方针对的是有湿热瘀滞造成的这股上行之气变的又湿又热,所以要除湿热,所用的方法是黄芩、李根皮、半夏、生姜,这两对组合,于是咱们就学会了下回遇见湿热的时候,可以用这两对组合。黄芩、李根皮一组,半夏、生姜一组。祖师爷使用半夏,从来都用生半夏,现在生半夏药店不好买,那可以改成清半夏,这就是祖师爷教给咱们怎么治湿热或者怎么治痰热。
奔豚汤这几个药基本都熟悉,就是李根皮不太熟。查一下药书,或是在网上查一下。查完得知李根皮是清热下气苦寒之药,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能止心烦说明有入心的功能。主消渴指的是能清热,热清了之后就不会老渴。那么咱们又根据奔豚汤条文说的往来寒热,知道此药李根皮又能治肝胆气分上的热,少阳证或者厥阴的气分证。
这一节除了讲奔豚,也讲了一些运用工具、工具书查阅所需资料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比知识的本身更为重要,因为知识就摆在那,只要去学就能找得到。关键是要以有效的方式去学,所以方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