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71~75 五苓散证的尿道炎 膀胱炎 肾炎 尿道结石 膀胱结石 肾结石(6)

接着说五苓散怎么用。知识点有点多而杂乱。前几节说了五苓散的方解、条文、水饮证的脉色症规律,本节就不再重复那些理法。再强调一个概念:什么是主症,对主症的定义是:当前病机的主要矛盾,背后可能还有很多问题、好几层的问题,但是表现在当前的突出问题称之为主症,需要当前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主症的理解并非单指主要的症状规律。

五苓散的主症是什么?主要矛盾就是水饮,痰湿水饮阻滞了水道。如果你能通过消渴、小便不利、舌水滑,辨出是水饮阻滞水道,这就是五苓散的主症,而并非单指消渴、小便不利、舌水滑这三个症状规律。这两个概念看似差不太多,因为通过舌水滑、小便不利、口渴,足以推断出这是个水饮证,并且是痰湿水饮阻滞了水道。然而此处的“证”是从病机的角度阐述问题,而不是症状的“症”。通过脉色症的规律,辨别其背后的病机,称之为“证”。是背后的病机而不是其表现出的症状或者症状规律,为什么要分辨这个?因为同一个症状或同一个脉舌之象,其背后可能有不同的病机,如果关注点放在表现出来的那些症象上,就少了一道思维:就是对这些证象规律的解释。而解释则需要理论,同样脉色症的信息,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术流派解释,就会有不同的治疗次序,不同的治疗次序则会表现为不同的治愈路径。之所以要强调这套思维,是因为当前遇见的病,找咱们中医治的,都不是简简单单可以一剂知二剂已的。

回到主题,《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条文中,对五苓散的运用,反复提到了消渴、小便不利,此处的消渴不要把他理解成糖尿病。关于糖尿病,这种以病为主题的,以后都放到“淼叔说病”的专题里去讲。

前节提过,说到小便不利,自然能够想到尿频、尿数,这显然是泌尿科的问题,所以只要符合五苓散证,无论西医查出是哪种泌尿科的问题,都可以用五苓散治,比如尿道发炎、膀胱炎、尿结石,只要表现出五苓散主证的脉色症规律就用五苓散。当然可以合上一些有助于排石通淋的药,像石苇、瞿麦、鸡内金、海金沙之类,可以增强疗效,帮助更快的排石。同理,如果现出的是茯苓四逆汤的症状规律,并且有尿结石或者泌尿科的感染发炎之类,那就用茯苓四逆汤合上石苇、瞿麦、鸡内金、海金沙这些药。

可能大家已经注意到这其中的一个技巧,组方用药的立法有两个关注点:

一是依据六经框架或者藏腑框架做为基础用方。

二是根据其病灶,针对性的加以处理,立方、立药。

前辈医师称之为标本同治,只不过标本同治这句话说了不好理解。咱们就以五苓散证的尿结石或者肾结石、膀胱结石为例,讲标本同治框架与局部。

患者只要是痰湿水饮阻滞水道而现出了五苓散证的症状规律、脉色症象,那便知道他的身体当前水饮是阻滞的,必须要排水。而且他没有别的毛病,或者是别的毛病不足以导致结石。于是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石正是因为其身体水道不利,津液输布紊乱从而产生的结石。有的地方水堵的排不出去,有的地方水又太干,水一干就容易形成石头,容易沉淀、凝练,敖干。就像一边发水灾、另一边发旱灾。如此就清晰明了:要想治石头或者让结石以后不再长新的,就必须把水道给弄通,把水饮给清掉。可是现在已经长出石头了,所以还要局部攻石,所以加上石苇、瞿麦、海金沙、鸡内金等局部攻消。这种局部攻消,前辈医家称之为治标;通调水道,让水道以后不再产生新的石头或者别的问题,这是治本,就是咱们说的框架方。之所以称之为框架方,因为这是针对体质加以条理,改善他的体质。要改善他的体质,势必要从全身的角度加以考虑,就是所谓的整体观。

就说这五苓散证,肯定没有少阴阳气不足这类的问题,如果少阴的阳不足,或者少阴有寒,这个时候就不能用五苓散。言外之意,就是用五苓散的同时就已经排除了少阴寒证、少阴阳虚证。也已经考虑到其他层面,已经排除掉没有别的问题,比如没有阴虚。因为阴虚,身体津液不够、水分不足也能把津液熬成石头。这些都没有的情况下使用五苓散,而不是只是盯着消渴、小便不利、舌水滑、脉弦就用五苓散。如此简单思维就失去了整体观。

再举个例子加深理解。假设确实有五苓散证,可是也发现患者有气虚的问题。比如在五苓散症状规律外,又发现患者平时容易疲劳;吃饭胃口差;神色疲懒;大便时不时溏软、又不至于拉稀,有的时候偏粘稠一点,而有的时候偏干,有的时候两三天大便一回;休息一晚早起后最舒服,到了中午、下午就越来越疲劳;类似这样的症状规律,指明患者有气虚的问题,这时候又有五苓散证。

气虚则推动不了津液和血液,津血运行就会缓滞、就会慢,津液走的慢就有可能造成津液停留,因为津液走的也慢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结石。这种兼有气虚的结石,是经常能遇见的。这个时候,除了五苓散加那些排石通淋的药,还要益气补气,气足了就能推动津液前行、血液前行,帮助化解痰湿水饮,所以以前说过,治痰湿水饮证,有扶阳化湿这样的方法,气属阳,热量也属阳、风、燥都归属于阳。所以在整体上看,患者的水饮停留背后还有气虚,必须补气、益气。这就是从患者藏腑整体的角度考虑病因,把握虚实。

气虚到什么程度,是哪个藏腑或者哪几个藏腑气虚,判别出来后就针对对治。这就是整体的考虑患者病情,而不是只盯着症状组方。

怎么判断是哪个藏腑虚、什么病位,用脉是最容易的,根据脉象显示出当前哪里最虚,就最需要巩固哪里。以前反复提过,脉象是最容易用来把握当前虚实病位的方法,至少九成的情况下不会出错。脉象判断病气、病性比较模糊,但是判断病位,尤其是各部位的虚实、对于当前的矛盾,非常好用。对于隐藏的矛盾,脉象不太好用。这以前提过,再加强一遍印象。

今天这一节说了整体观的一些概念,就是告诉大家,不要犯这些错误,不要看到结石就用五苓散加排石药,不是这个思路。一定得是五苓散证造成的结石,用五苓散才管用。茯苓四逆汤证造成的结石,五苓散就不管用。猪苓汤证造成的结石,用五苓散加排石药,有可能管用,但是猪苓汤会有一个明显的热象,再用了桂枝,那个热象会怎么发展就不好说。

这节为了阐述整体观的概念,只讲了五苓散的两个临床运用,一个是结石,一个是泌尿系统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炎等等,下一节开始平铺直叙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