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81 气分郁热兼虚寒下利

八一、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条文语境非常简单:以前就有便溏,此处说明以前就有虚寒证,是个虚寒的便溏下利。栀子是寒凉药,自然不合适。同时祖师爷又非常刻意的把条文八一放到栀子干姜汤下面,这明确是在告诉咱们病人以前就有虚寒下利,可是又得了栀子证,怎么办?寒热并用。所以反复强调,一定要看条文之间的联系,这里面颇有深意,比如说如果只看条文八一:病人有旧微溏者,不可用栀子。拆开了看容易产生误解:只要有虚寒证,栀子就不能用。类似这样的思维特别多,比如我们会看到很多类似的描述:病人有风燥,不能用柴胡,柴胡用久了会伤阴,甚至有的大夫说当归都有点燥。或者是病人有阴虚或热证,不能用大热的附子、吴茱萸、干姜这类药。

如此一来造成一个麻烦,现实情况是一个病人完全有可能同时出现这些病,或一或几。如果有这个病某类药不能用,有那个病某类药不能用,最后发现好像什么药都用不了。临床情况是虚实夹杂、各种邪和各种虚同时并存的病是经常出现的,而且就是这些病,才去找中医治,简单的毛病都在医院解决了,咱们接的都是麻烦的病。如果赶上一个普通的感冒病人,那是放松一下,全当是娱乐,不是主业,现在的中医不容易。

回到正题,遇见这种情况,在理论、理念的层面该怎么处理?就是一开始这套课程探讨的几个环节:把握好病位、病性,抓住其虚实正邪传变,用俗话说就是哪阴虚、哪阳虚、哪有热、哪有寒,把位置打对,以不同的兵力对付不同的敌人。如果上面有热,就派一股寒凉性的兵力处理上面;同时下面有寒,就同时发出一股热性的兵力,去处理下面或里面的寒,不同的病位层次分明。攻邪如用兵,敌人在哪,就用什么性质的去对治他。还同时把握虚证在哪,什么性质的虚,比如可能在肾是阳虚,在脾阴阳两虚,以不同的层面分别处理。这些治虚症的就好比后勤兵,搞建设。

确定病位的方法有几种,再复习一遍:

第一种是六经病位;第二种藏腑病位;第三种卫气营血的病位。六经病位最容易抓住大的框架,整体框架;藏腑的定位更容易细腻的把握,抓住细节;卫气营血的病位,更容易帮你把握纷乱的病情。不同的深浅层次,纷杂驳乱的病情属性,这时候用卫气营血更好用。其实藏腑学说和六经学说对卫气营血这套理论的应用,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然而中医带带有人杰。

当温病学说发展到赵绍琴老师的时代,赵老祖上在皇宫当御医,皇族不好伺候,像大黄、细辛、附子这类霸道刚猛的药不敢用,所以赵老的家族医学渐渐就形成一种以轻灵通活的方式来治疗各种大病、各种难治之病。温病派其实也有分支,就像伤寒一脉有各种分支。赵老的温病学核心就是卫气营血四个层面都给弄通。卫气营血皆无郁滞,气血通达则经脉通畅,经脉通畅则藏腑运化,百病皆治。

反过来总结一下条文八一,当人脾胃虚寒,出现时不时便溏拉稀,同时又有热结在上焦或者三焦或者胸隔,这种病能用栀子吗?可以用,只不过要同时护住他的太阴。以温补法治太阴,以清散郁热的方式治气分的郁热闭结,层次分明,不会有错。

下一节总结一下栀子法的各种运用和规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