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95 营卫与六经与脾的关系

九五、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条文的语境非常简单,说了几个要点:

第一点:荣弱,荣就是营,营养的意思。其物质表现就是津液和血液营养周身。

第二点:卫强,“卫”指的是太阳之气,太阳卫外固里的能力。为什么会强?后面接着说“欲救邪风者”,显然是因为风邪。

借本条文回忆复习一下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之后再复习一下桂枝汤的养正之力,这些知识以前都讲过,会反复的复习。中医看似复杂,其实翻来覆去就是这些道理,对这些道理的精熟程度,决定了运用的能力,本质上是非常简单的。

桂枝汤除了能治太阳风邪在表,属风寒,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用途就是治太阴病,太阴的虚证。就是调和营卫的力量虚,调和营卫的能力白话说就是把气血津液从中焦运化到体表,完成相应的工作(卫外固里);然后把这点气血津液还要再收回来从而实现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脾胃的运化力,所以也可以理解成桂枝汤有助于恢复太阴脾的运化力。而太阴的运化力是治所有虚证的根本,是生成制造气血津液的根本。所有的久虚证都是表现在这个运化力上,非常的薄弱。治太阴中土的毛病是最复杂的,因为中土可以感受所有的虚证和所有的实证。太阴的这种运化力在卫气营血学说中称之为营气。

脾土学说李东垣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如何恢复中土的运化力,从而治疗那些虚证。在后世又有发展,温补学派进一步总结其治疗技巧,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中土运化生成气血津液是需要热量的,所以要温;中土运化制造气血津液是需要营养、需要物质的,所以用补,温加补就是这么来的。脾土派李东垣在调理脾胃病的时候,重视中土气机的流行,要先通,通则无病,凝滞则有病。代代前贤就是这么不断的积累着治疗的经验和方法传至后世,现在几乎可以免费得到这些书。只要有心人想看,花点时间和心思就能学的会。

中土要想运化、生成气血津液,总结一下需要什么能量和物质:热量和原材料,所以要温补。

关于补的概念,中医圈内定义并不统一。一般认为补的含义就是弱的令之强,为之补,这个定义还有点宽泛。因为升发、疏泄之力不够强,增强这股力量用的是生发、生散、宣散、提升之力,其本质实际上是对元气的一种使用,对存量气血的一种使用,把他定义为补其实有点小问题,所以淼叔更倾向于补的第二种定义:存量少的令之多,就是增加存量。津液不足的增加津液,能量不足的增加能量。

这点必须说一下,能量在人体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就算是机器设备,燃烧的汽油、柴油都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被激发之后转化为能量,所以所有能直接激发热量、产生热量的方法都是在消耗存粮,其本质实际上是泄,而不是补。人体储存的这些能量、营养都是物质形态,在需要的时候激发为能量,中医术语称之为气化。这正是阴和阳之间的关系。阳是能量,一定是从营养中来,从蛋白质、糖分、碳水化合物等物质。人体储存的这些物质从饮食中来,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怎么能被身体保存下来成为自身的存货?必须得有足够的能量才能把这些营养从食物中吸收出来,并且储存在身体里,这些能量是阳,没有这些能量,就没法把食物中的营养变成自己的营养,不能储存好这些营养,下一步转化为能量就做不到。明白这个道理,便很容易理解什么是营。正是通过消耗自身存量的方式在增加存量,以消耗阳气做为燃料、动力,吸收并储存新的存货。这个循环不止,生命不息。如果在哪个环节突然完全停止,不论是外邪还是内伤引起的,即便这个人还有存量,循环一旦断了,人也就完了。所以中医诞生了一气周流学派,就是从阴阳气机、有形与无形,循环动态的考虑问题。

当太阴中土通过消耗能量的方式储存了大量的营养做为存货,这个存的功能就是少阴的功能。如果用卫气营血学说,这就是血分的工作。有多少存货,存量还够不够,是否伤到存货老本,伤到了就是血分病、少阴病。血分病和少阴病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论及治病规律,并不完全同等,有类似的功能。卫气营血学说中的血分病,或者说血分,顾名思义其中包含血脉运输营养的意思。只是这个运输的营养是充足?还是很亏?还是被外邪伤的快不行?而温病学说主要论及和研究的是被热邪伤到根本,实际上临床发病,不但能被热邪所伤,各种邪气都能被伤的这么惨。

从虚实的角度来讨论一下营和血,当外邪开始伤到营的时候,势必影响营养往全身的输布运化,运不到就虚了,而血分又是存货,存货都不足了,往全身输布、运输肯定更不足。所以单纯的营分病是存货还够,没被伤到。这么理解虽然白话了一点,但是没有偏差。所以中医如果用大白话说,虽然说话有点粗陋,但是能讲清楚的,并不难理解。

再说桂枝汤如何治营分病,太阴病。桂枝的生发之力配上白芍的收敛、内补之力,一升一降形成动态,再配上生姜、大枣、炙甘草对中土加固。一边加固,一边升降循环,有升发、有藏降,正符合太阴主运化的功能需求,所以祖师爷刻意把桂枝汤放到太阴篇里,而整个太阴篇也见不到其他方子。祖师爷甚至把其他治太阴病的方子都插到其余各篇中,势必是有用意的。不能简单的理解成太阴篇的条文都丢了,如果是丢了,不可能丢的这么彻底。其实就一个用意:太阴要想运化开来,要各经的功能相互配合。比如:

要升发就需要少阳;

太阴需要热量,阳明得帮忙提供燥力和热力,因为燥和湿是一对平衡,太阴主湿,阳明主燥,这两个正好平衡。

太阴要想将阴转化为阳,将阳转化为阴,那么阴阳相交接的功能必须参与进来,就是厥阴的功能。厥阴就是管最核心的阴阳相交接,阴生阳,阳生阴,所以厥阴病的规律是阴阳相脱,阴阳相隔绝。

运化、收藏、制造营养后,该消耗该补充的都已经完毕,得有存货,这个存就需要少阴帮忙。

医生在临床采用的治疗手段,就是哪个环节出故障就治哪个环节。无论是以六经来分类,还是以卫气营血来分类。无论是虚还是实,虚是哪种性质的虚,气分的还是有形的;气血津液哪块虚,哪块虚治哪块;是生发力不足,还是收藏敛降力量不足,都有相应的方法、药物或者穴位。阳气不足是热量不足还是燥力不足,还是疏泄的风力不足,也都有办法,无论是药还是针灸。如果是实证,实证就是邪气太过,邪气太过就要消夺。是气机闭郁造成的太过还是血瘀、还是痰湿水饮郁住了。所有的邪根本上就这几种,其他不外是这几种的衍生物。比如燥热可能造成大便干燥,堵在肠子里;比如瘀血郁太久化不开,变成干血块堵在身上成血栓。再比如痰湿水饮越化越浓,堵在身上成囊肿、纤维,这些东西的本质都是营养变坏了。

像这些知识,跟咱们的课程到现在的听友、同学们,应该听起来很容易了,也不会觉得中医玄奥讲不通。治好了不知道怎么好,治活了糊里糊涂,那是外行人说的话。咱们都能清清楚楚的把道理讲通、讲明白,而且咱们用的道理都是纯天然,大自然的道理,都能从大自然中观察到,用感官感受到,咱们不用病毒细菌类的说法,因为眼睛看不见。但是咱们的身心眼能感受到寒、热、暑、湿、燥、风,这些自然界的特性,人体也有与之相对应的表现。通过观察自然的方法,用到人体上就管用,不存在任何讲不清楚的道理。

比如说风太大了,怎么治风?得有水,有水才能种树,有了树才能挡住风,所以治风的本质是润泽,用津液或血液来润泽,中医称之为“血行风自灭”,津液足风自灭。

看见森林着大火,一方面用水来灭火,中医也知道得把木头撤掉,火才能灭。不断的增加木材,火是灭不了的。消防部门也是这么灭火的,在火势尚未蔓延的地方,先把树都砍掉,火过来就灭了。

这些道理都在中医运用之中,哪有什么讲不清楚。再比如,潮湿闷热,又湿又潮,怎么治?得先把火撤掉,然后把门窗开开通风。这就是中医治湿热的方法,一方面把热给清掉,另一方面用疏散力,就是风力把这股热给透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