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症吐法之金匮妇人篇淤血痛七

本节梳理条文的思路是瘀血症,还有疼痛这个症状。这是因为瘀血证出现疼痛的概率比较大。肯定还有好多疼痛不是因为瘀血证。所以在梳理条文的时候,注意鉴别哪些是瘀血证;哪些是疼痛但不是瘀血证。还有哪些瘀血证的条文中,没有说疼痛。

妇人上篇第二条,说的是癥病。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癥病就是有形的邪气抟聚类的毛病。中医有个词叫“瘕癥积聚”,说的就是这个毛病。这类有形瘀血邪气抟聚,治法也不同。有的是直接攻消有形瘀血。有些不是,比如桂枝茯苓丸是通过太阴运化血(脾统血的功能),把有形的邪气化掉。这么一说就很容易联想到,用合方会明显提高效率。祖师爷写条文的时候,为了把道理写明白,说用桂枝茯苓丸单方。可是确实形成有形抟聚了,恢复太阴脾统血功能,同时加上攻消有形的方法,效率肯定提高。这个思路源自于你的理,你能够解构方子,重新组合方子。

桂枝茯苓丸之前讲过,现在几句话带过。桂枝配芍药的组合,同时出现,能够调和脾的阴阳的功能,伤寒论称之为营卫,其实就是调节脾的升降阴阳。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些活血药:丹皮、桃仁,配上茯苓利水。活血法中加上利水的方法,因为血的本质还是水。能够拆解条文,就能学到这个方法。那么你治瘀血证的时候,也可以加一些利水药,以增强疗效。这个方法就是在桂枝茯苓丸里学到的。反之如果没有这种解构思路,怎么理解桂枝茯苓丸里一定要加茯苓?明明是治瘀血的,为什么加利水药?那只能硬解成兼治利水。掌握了举一反三的能力,立刻能想到,如果治湿加一些活血药,是否有利于湿气的化散排出?这个方法之前讲过。如果治津液运输不利,加一些油润性的药润滑一下,是否有利于津液的疏导?这一下知识就串联起来了。所以当你看到那些治湿的药里加了活血药的时候,不用诧异,不用硬解释成兼治瘀血,因为你的解释体系就决定你怎么用它。

既然条文给出的是桂枝茯苓丸,那咱们知道这个癥病就是瘀血的抟聚。但不一定所有的癥聚都是瘀血。本条说的瘀血造成妇人怀孕有什么麻烦?就是孕期出血证。怀孕的时候一出血,一般都很害怕,怕是先兆性流产的征兆,有可能是瘀血造成的。条文语境是这么表达的:这个妇人平时就有瘀血积聚,怀孕了停经三个月,突然漏下不止。这个漏下不止,有可能是在出血,有可能是在流水。还出现了诡异的胎动,这不正常,胎动一般都是六个月左右出现,现在刚怀孕三个月就出现了。原话是“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这句话告诉咱们怀孕前三个月,偶尔出现流水,不用太担心。但是出血就严重了。为什么会出血?条文说“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用咱们的话说,就是这个出血证是瘀血造成的。流的血有可能是血渣,如果能看到血块,毫无疑问就是瘀血,也有可能是鲜血。瘀血证是有可能出鲜血的,而且不少见,这是因为坏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而外溢,反而把好血给流出来了。如果流出的是瘀血血块,反而说明这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些,能把瘀血排出来。如果流的是鲜血,那就是瘀血鸠占鹊巢了。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条文反而没说:就是怎么判断这个瘀血是脾统血的功能失常,需要用桂枝茯苓丸治的瘀血,还是已经形成有形的瘀血抟聚,必须得攻伐的瘀血?没说咱们就补两句。学伤寒论一定要看到无字之处,把没说的补上。这就是练习,这么看伤寒论,能实实在在的提高你的功力。

如何实现?如何操作?

首先,在理上分清楚太阴有失运化造成的瘀血证或血瘀证和有形瘀血抟聚,这两种情况的原理不同。但是必须得说,仅靠在理上弄明白了,仍然有可能在诊断上辨别不出来。因为有的时候,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明确的给出信息,症状现和不现因人而异,所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症状可供鉴别。没有高概率的对应:这个是脾统血失常、那个是有形瘀血。没有这样的通法。凡是没有标准通法的,都是诊断中困难的地方。就意味着有的时候能诊断出来,有的时候诊断不出来,这就需要在治法上找补。比如如果不是孕妇,或者生完孩子了,就好处理,把桂枝茯苓丸和攻有形瘀血的一块用,反正不用担心伤胎了。但是在孕期,就比较头疼。那些强力的攻瘀药,都有可能伤胎。是“有可能”伤,不是一定伤。伤和不伤的关键,不完全在于你的方子开的多精巧,是否一边守胎、一边攻瘀,虽然也有所体现,有一定价值。但是只靠这个方法,做不到让药只攻瘀血,不伤胎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患者本身驾驭药力的能力,她能把药驾驭到去攻瘀血,而不是伤胎。问题是:瘀血药和安胎药一起用了,患者能不能把攻瘀血的药驾驭到攻瘀血去?很难提前把握。有一些模模糊糊判断的方法,比如某个患者,相对气机调和、藏腑平衡,那她驾驭药力的能力明显会更强。但这不是具体的判断指标。这跟咱们中医治病的一个大特点有关,咱们不是那种明确单一病因的处理方式,那无法实现,即便西医也做不到。虽然西医的思路就是单一病因的处理方式,但实际上也做不到。

判断不出来就先用桂枝茯苓丸,看看效果如何。桂枝茯苓丸化有形抟聚的瘀血,效果差点。用完桂枝茯苓丸有两种情况,一是改善不明显。二是桂枝茯苓丸本身是活血药,但是瘀血块化不掉,招惹邪气了,于是正邪相战,症状反而加重。一看到这种情况,就知道需要加点功消有形的活血药了。所以最好把瘀血化完了,再准备怀孕。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我好多病人都不听劝,我让她治半年,结果两三个月就怀孕了。做为医生,能怎么办?保胎安胎是个完整的学科,咱们全科大夫,那些东西虽然能治,但是经验不足。攻瘀的方法用到什么程度,对胎儿的影响有多大,都得靠经验,得专门做妇科,才能积累起这样的经验。仅靠理论,只知道原则上是这样的。就比如桂枝茯苓丸合下瘀血汤,合到什么程度会伤胎?这个经验只有实践中才能知道。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瘀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䗪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注意一个条文细节:祖师爷上手治,也先用枳实芍药散这种较温和的药。实在不行才会用下瘀血汤。服下瘀血汤后,大便呈黑血色,条文说是“新血下如豚肝”,就像是猪肝的颜色。是从产道排出来,还是从大便排出来?都有可能。以前有个同行,给人用下瘀血汤后,从产道里排出一块一块的血块,腹中的硬痛立刻就下去了。我挺佩服他,胆子真大。

枳实芍药散,现在用这个药方,其中芍药更倾向于用赤芍,因为得活血。把枳实烧黑了,气分的药效就容易挥发掉,剩下的是质分的药力,还是为了帮着破血上的结。再用芍药把药引入阴,引入血,这时候用赤芍就更好些。不过祖师爷说芍药的时候,通常指的是白芍。白芍几个归经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入少腹。如果想治腹痛,可以赤芍、白芍一起用。另外枳实芍药散的条文,看条文语境,不一定治的是瘀血,可以理解成是气结血分。气中有血,血中有气,血中之气闭结了,用这个方法。那不难理解,气是推动血前进的,现在推动血前进的气闭结了,下一步也容易化瘀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下瘀血汤这个条文中,上半段枳实芍药散,下半段下瘀血汤。

思绪转回:太阴脾有失运化造成的瘀血和确实是有形瘀血抟聚,理上的差别。既然是太阴功能失常而不得化血,一定兼见太阴脾的症状。而固定的有形干血或瘀血团块,特点是待着不动。比如刚才说的下瘀血汤的案例,患者腹痛,摸都能摸到有块硬疙瘩。桂枝茯苓丸可以用汤剂,桂枝茯苓丸的汤剂配下瘀血汤的组合,是治瘀血的一个常用的合方。道理何在?一边恢复太阴升降运化的力量,一边通消有形瘀血,这个方法可以通治一切瘀血。在孕期有禁忌,平时这么吃不太会伤人。不伤人原因是,这个方子不可能一下开10剂、20剂。短暂的3~5剂药,集中火力攻一下瘀血,然后就停药。因为攻对了一定有效,无效一定是开错了,也不会一直吃下去的。里面大黄是用生大黄、酒大黄,还是大黄炭,根据情况来选择。比如患者如果太阴特别虚,气虚、阳虚等,那就别用生大黄,考虑用酒大黄或者大黄炭。大黄炭的力量最弱。如果明显脾阳虚,可以选择大黄炭。金匮条文原方用大黄二两,显然是生大黄。

这节梳理了三个条文:桂枝茯苓丸、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特点都是跟瘀血相关,同时兼见腹痛,有可能还兼见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