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号脉心得

关于虚证的脉,不仅是肺虚,什么样的虚都是这个判断方法:

  • 鼓动无力的脉
  • 脉道窄,能摸到脉道,但是特别窄,那肯定是没有足够的血来充养。
  • 脉道弱,甚至摸不着血管
  • 跳为阳,落为阴。跳起这段看阳怎么样,落下这段看阴怎么样

这是直接的对应,但人体特别复杂,往往会变形。举个例子:阴虚就显得阳盛,所以阴虚的脉有可能反应出一种热的脉象。热证脉却是鼓动有力的,就是显的阳气偏盛。这就是实际运用,是会有一些麻烦。所以咱们说必须得合参。用单独的脉来判断,阴虚有可能是脉道血量不够、或者鼓动的血不够、或者脉道窄、或者细。本是虚,可却不一定显出这种虚的脉,有可能现出阳盛的脉。阳盛其实是阴虚造成的。那你就必须有办法能把它区分出来。单靠一诊,不管是脉或者舌象,像这种情况都会有问题。

其实这个概念就是正邪之间的概念了,你要慢慢的品味怎么从脉收集这些正邪信息,然后跟色、跟症相结合去判断。看似繁琐,适应后就觉得没那么复杂。举个例子,今早号的一个脉象:脉感觉是散开的一大片。跳的力度不强,偏弱,但是在这偏弱的力度中,你能感到有一种特别费劲的感觉。

摸脉时间长了,就能摸出感觉来。这是自然而然会练出来的,反复熟练之后一定就会产生这样的能力。就像你看见大街上有一个老爷爷或者老奶奶走路特别费劲,你一看就知道他们身体不好。这不用你掌握什么特殊的知识,中医用的知识没有什么特殊的,都是常识。看见一个人走路特别费劲,举步维艰,这时候你摸他的脉,脉在指下也会有种费劲、粘滞沉重的感觉。只要你号脉多了,就一定能感觉出来、能区别出来。凭嘴说不清楚,凭语言也说不清楚。

咱们的前辈管这叫做“神”,就是一摸脉是有精神的、没精神的?脉跳的是利索的?还是困滞的?还是如蹒跚前行、负重难行?这种感觉是能品味出来的。还是那句话,只要练多了,就一定能够区分出来,这是人或者时间的本能。

好的脉象就是一搭脉,跳的均匀、柔和、不费劲。轻轻跳一下,你就能感觉到这个脉挺利索,而且能够带来足够的气血,跳的不沉重、不拖泥带水、不那么急迫、不那么沉重、不那么费劲,很柔和。柔和的脉就是心脏每跳一次都能把血带过去,不用那么费劲。

其他的有毛病的脉是什么样子?比如说鼓动力特别强,又快。或者跳的不快,而是跳的特别有劲,但是你就能感觉到指下的流动感不畅。他每跳一次,流量不足,比喻就是在那瞎混,使劲干活没什么效率,使劲也输送不了气血。

这就是咱领会前辈的教导,要领会脉的“神”。越用越熟练,就会越依靠这些东西。最开始学的时候肯定得分析,这个脉是有力无力?血管粗细?血管壁是粗的、是薄的?是硬的、是软的?还是摸不着血管壁?跳起什么情况?落下什么情况?每跳一次带来的流量够不够?位置是深是浅?是浮是沉?靠外侧还是靠内侧?寸关尺,哪里出现异常?脉跳速度如何?你肯定要分析这些东西,等这些东西练足够熟,手指往那一按,感觉就出来了。到那个时候,浮沉急缓、粗细长短都不用过脑子。

脉能给的几类信息

  • 第一种:有力无力。
  • 第二种:脉细、脉弱,其中包含流量。
  • 第三种:脉的位置,深、浮、中、沉。
  • 第四种:脉的速度,是快是慢。血管壁的情况,血管壁是硬的、还是软的,还是摸不到。血管是粗,还是细。

就这点信息,其他信息都是这几个信息分类的组合。从哪儿着手,慢慢去体会。然后学会脉象在寸关尺的对应,跟藏腑功能之间的对应。寸关尺跟藏腑功能有着明确的对应。但是跟六经却对应的不那么完整,所以六经学说和脉对应比较粗糙。

感谢整体观中医问答群的Ren整理初稿。真水无香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