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推演二之气。还是先看岁运太金;接着看司天少阴君火;再参照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厥阴风木;然后再看五运图对六气图的影响。始终就这些信息来回推演。
太金主金气太过,金气为肃杀之气,木主升发,金主肃杀,容易犯肺。金克木,容易犯肝。所以金太过的时候,既要考虑金本身的问题,也要考虑另外一头,被金所伤的问题。在前半年的少阴君火,君火跟太金的关系是火克金,金又旺,所以这块反倒没有太大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毕竟也是金火相战,也要考虑一下,在六气的某一气,或者五运的某一运中,有没有引动金火相战。比如五运图。
看四之运,就是太金、少火。这两个金火相战,遇见这种情况就需要考虑一下。好在金旺,被火克也扛得住。如果是火旺克弱金,那金就会发病。
讲这一段的目的是判断各气之间,谁强谁弱,强弱之间的作用关系。如果强弱力量不同,那可能后面整个推断就会有问题。可是偏偏这块到现在不统一,是有疑惑的。比如太少的分布,在研究运气学的各个同行之中并未统一。所以大家可以都研究一下,摸到这个规律,把谁旺、谁弱彻底解决了,就可以把运气学说运用的拓展和精度提高一截。
二之气
二之气主是少阴君火,客是厥阴风木,所以是木生火,风木相刑的格局。如果断夏天的气候,基本可以知道,一到二之气,温度会迅速提升,木生火嘛。再考虑到上半年,司天是少阴君火,所以君火的力量得到加持,更能确定:到二之气温度迅速提升。而在一之气的时候,比较冷。
当然也要参照一下五运图的二之运对二之气的作用。虽然二运和二气在时间上并不完全重叠。假设二之运的主运太火是不变的,也假设客气是要发生变化的,所以客气的太少是有可能会受到岁运太金的影响,少水有可能是太水,因为金生水嘛。还有可能就是盘中这么排的,这块还没确定,有分歧。有分歧不要紧,慢慢印证研究。当你找到明显的太少有差别,会明显导致气候不同的时候,去验证,起码验证7~10个案例,才能确定下来。所以这个也很难验证的,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往年的气候数据不是特别好找,就算找着了,中国东南西北地域广大,北方跟南方不一样。比如夏天,北方人跑到南方福建等地,肯定会觉得闷热潮湿。那究竟这一年是不是特别的闷热潮湿?只有当地人知道,外地人不清楚。在外地人看来,年年都闷热潮湿。所以如果要验证夏天闷热潮湿,还不是每个夏天都会出现明显这个气候的运气盘,得遇见了这样的运气盘,正好遇见了这样的夏天,还得去北方验证。因为北方闷热潮湿相对南方少一些、轻一些。这就导致咱们想用气候反验太或少怎么是合适的、正确的排法,非常难。乐观估计得收集十年的气候信息,才会有点把握,还得是各地的气候信息,单凭一地的都不好说。
二之运
先按照图上排的这样(这是自古标准的排法)分析。太火遇见少水,水的力量弱,尽管得到太金的加持(金生水)能强一下,但克太火也不是那么强力,所以火受伤,较弱。火受伤较弱则意味着火有足够的力量,那这股火热之气作用到六气上。六气为大地,是用地支排出来的。少阴君火配厥阴风木,第二气的时候温度会提升很快,会得到二运的加持,让热变得更强、更明显。虽然二运的火被克了一下,但是还有余力帮着六气图的二气热量增加,就是这么个逻辑。
做个假设来推演思维。如果客气不是水,是木,而且还是太木。太木生太火,力量就更强,代表到了夏天会迅速的升温,而且是个高温。
再假设一下。因为不确定到底是哪个排法,所以哪种都讲。关键是学推演思路,以后有机会去研究验证。研究中国的古玄学就是这种方法。
如果按照后来那种太少的排法,二之运的客运少水,金生水,所以不应该是少水,应该是太水。假设是这种论断,就变成了太水,太水克太火,水旺了克火,火就没多大力气了,而且水被金加持过(金生水),则意味着到了夏天交接到二之运,至少对六气盘没有多大加持。六气盘到了二之气是温度升高的,但是受不到五运的加持。
几种算法一对比,发现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如果有本质的区别,早夏的二之气和二之运,一个算出是冷;一个算出是非常热,验证才能对比出来。可是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幅度的增减而已,本质不变,那就也不好验证。于是用二之气、二之运,验证太少的排法就验不了,得找别的机会。
二之气对于什么样人的身体体质是不利的?肯定是风火相刑的人。阴虚、阴虚化热、阴虚化风,风生火的,在这个气会加重。相反,对气机生发不足、阳气升发不足、阳气弱、或平时偏寒的,那风火一相刑,身体这点火得天地的加持,能升起来了,对他有好处。举个例子,比如平时就怕风、怕冷、手脚凉,整个冬天都是这个状态。号脉发现左脉弱,两手脉都跳的弱、偏沉,寸脉不足,这种脉说明阳气升发不足。这种病人得气机加持,身体会有改善,病会好治。
点开二之气的文字叙述。什么样的人会发那些症状?
“心下热、善饥”。心下热肯定是心有热,传胃或传脾,胃火足所以消谷善饥。心火旺造成的胃火旺。
为什么“气游三焦”?风主疏泄。
“木乃津,草乃萎”,木火相刑伤津液。
类似这样,用咱们的理论自己琢磨一下。如果没有理论,光看词就蒙了,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一段一段的话,在术数行里称之为断语。断语在什么时候用,必须有一个分析方法、理论框架。如果断语直接拿去用,就时而灵验时而不灵验。比如二之气后面的断语“复气: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写之。”这段就是辛寒治热、咸寒泄热等这些治热的套路。学医了自然知道,就好理解。阴虚的养阴,虽然没说酸甘养阴,但是学过,比如芍药甘草汤。没说的也能补全,这就是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知识翻来覆去就这些,关键是有个怎么运用、整合的方法论,这是咱们一直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