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色、症合参诊法训练案例(痰湿化瘀案)

案例信息:

左手脉:寸脉强而顶手,血管壁厚,有淤滞感,有时感觉外倾且带着一个小弯(拐角)。关脉浮取强而应手,如隔几天关脉弱一些以后,会感觉心脉顶手外倾,关脉强时盛于心脉。尺脉偏弱。

右手脉:寸关弦滑紧血管壁厚,寸略大于关,尺弱。

舌象:四周红,舌苔满布,距舌边半厘米始现出舌质,中间腻满,舌舌尖小,红。

症状:痰多。平时爱吃葱姜蒜。感觉怕冷。睡觉爱露脚。爱出汗。说话音调高。右腿痛,伏兔穴四周直径15厘米范围持久针刺疼痛,偶尔一阵痒,皮肤无明显变化,随疼的时间加长(两三个月)这一块的血管颜色显重。遇热疼加重,遇热感觉难受。

问:应该怎么考虑右侧腿疼这个问题?腿表皮是太阳,心肝火旺,心血瘀滞属少阴,肺因心肝而痰淤,有一个方子能活心血,兼治太阳体表的血瘀或湿淤,会是寒吗?

答:

这个信息整理的还是不错的,一些关键性的信息都有了。当然还是需要一些信息补充才能更有把握。

这是一个痰湿化瘀,瘀血的瘀。痰湿淤流入血脉,造成了血分的瘀,这是顽固邪气。

大腿伏兔位置的症状,考虑是脾经的循经症状。

这个毛病治起来的难点?困难程度主要就体现在他脾胃的情况。如果脾胃能较快的恢复,这个病就相对好治,如果脾胃情况始终不见恢复或者恢复的很慢,这个病就会治的很慢。因为不管是脾统血还是痰湿伤脾,最终遭殃的都是脾。

舌头四边红,苔腻满,再配上那个痰湿,有痰,你就能知道证为:痰湿化热化瘀。尽管怕冷,但是痰湿淤滞化热,所以睡觉的时候老想把手脚伸出来。这就是睡觉的时候手脚喜欢伸出来的典型–淤(或郁)症,哪怕有寒证,还把手脚都伸出来,感觉如此才能自由一些。

说话的声音比较高亢。说话音调高是徵音,心之音为徵,就是火之音。如果他的声音偏于徵音,表现了他的心脏功能这一块有问题。盛则徵音盛,虚则徵音不足。再应上心脉强而顶手,血管壁又粗,有时候还拐弯,所以你就知道这个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这点要非常注意。

当你有了理论和分析能力,之后再学治法就简单,因为治法的书最多,文字最容易记录就是治法。

接着说,这点信息不能确定有没有寒。需要进一步收集信息。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寒是否伤了太阴、还是伤了少阴,如果只太阴病就简单,伤了少阴这个病就比太阴难治。

怎么知道阳气的情况?还记得咱们讲的阳气三问,去了解一下,然后按照问诊表里那些阳气的症状,在脾什么症状、在肾什么症状、在心什么症状,去收集这样的信息。收集证据去证实它。

比如有脾寒,或者是另一个层面,脾阳虚,则忌食寒凉,吃了寒凉他就难受。轻则腹痛、腹胀、腹胀满,重则拉稀。那少阴有寒呢?单凭症状跟太阴多有类似,但是少阴和太阴的功能不同,比如病到少阴有时会影响神志的问题,轻症就是失眠、睡不好觉、心神不宁等等的。少阴证的拉稀、下痢比太阴证更厉害,而且更顽固,更难治。太阴病的拉稀,拉完之后立刻明显减轻,而少阴证的拉稀拉完之后减轻不明显。少阴脉倾向偏沉。

有淤出的热,淤出的这些热本身会掩盖一些寒象的证据。毕竟有股热存在着,就有可能使得寒的表现信息变得不那么明显。

如果实在是判断出来,可以先不治寒,先不用那些大热的附子、硫磺、吴茱萸等。先治痰湿瘀血化热阻滞肝肾。当这个痰湿郁热减轻一点之后,如果有本寒,就会更清晰的表达出来。可能从舌头红一下变舌头淡,还有的不怕热而怕冷了。不敢伸脚出被了,等待变化。

比如我处理过的一个情况,也属于明明是寒证,睡觉还得把手脚露出来,冬天也是,放进被窝就觉得别扭难受。慢慢的痰瘀寒轻点之后,他就不爱把脚伸出去了,觉得冷。

另外,测一下脉跳的速度,如果脉跳的速度慢的话,有可能是瘀滞造成的,有可能是气虚推动无力,有可能是寒。在人刚开始虚下来的时候脉会比较快,数则为虚吗。虚的越来越厉害,它就跳不动,就变慢了,缓则为虚。

“舌尖小,形比较尖。”这个问题,你让他一点儿一点儿慢慢的伸舌头,从蜷缩的状态一直伸到极限,观察整个过程。因为有的人是不自觉的伸成那种舌形,舌形是部分可控制的,对镜子练练舌吐形状,以防临床误判,要排除这种可能性。所以让他一点点慢慢伸,一直伸到极限,就排除这种情况。如果舌头还在口腔里,刚伸出来,舌尖就小,那就是长期的心失血养。如果有心失血养,同时心脉还有一股邪象,脉道又粗,跳的又弹手,虚实夹杂,这个病治起来就棘手些。为何?舌形虚为久虚,脉道粗硬为久滞。

问:阳气三问,就是问心、脾、肾各自阳的功能?

答:

问怕冷怕热?出汗之后是冷汗热汗,汗后怕冷还是怕热,来判断太阳的阳气够不够。

问饮食的忌寒忌凉?来判断中土脾胃的阳气够不够。

问手脚情况,手脚是凉、是温,来判断身体往末端供应阳气的能力够不够。手脚凉不是绝对少阴证,但一定是末端供应能力差。

其中各问还各有分支,比如说手不凉,脚凉;脚不凉,手凉;手心脚心出凉汗、出热汗,各有分支,各有所属。

比如饮食忌寒凉,有的人喝水不怕凉,吃饭怕凉;有的人吃饭不怕凉,喝水怕凉;有人都怕凉。

所以我说语音平台课要多听几遍,这些知识上面我都讲过。遗忘是正常的,但是咱们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定得有办法解决这个遗忘的问题。我对付遗忘的方法就是将知识编织成一个框架,以一个整体框架方式去罗列这些知识。那在某个地方,我发现这个环节,应该有个知识,而且我肯定会以前学过,现在忘了,那就再针对性的复习一下。

举个例子,假如你脑子里盘旋这些知识结构的时候,发现肝寒而造成的血脉寒凝,那就是当归四逆汤;肾寒造成的血脉寒凝,就是当归四逆汤里加附子;如果心寒造成的血脉寒凝,可以放什么呢?不妨想一想。如果是热呢?心热、肝热、肾热、脾热都可能造成血脉热雍,热证该用什么方法?

在这种思维框架里,你有相应的治法,那你在临床遇见这种情况,这个知识就在这框架的相应位置,这样不容易忘,即便一时忘了,你会发现在这个位置怎么这个知识空缺了?或许以前没学过这块知识,那你给补上,或许以前学了,这会儿忘了,那就再复习一下。

感谢整体观中医问答群的小边整理初稿。真水无香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