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与膀胱——搜索学习法

《外经微言·胆腑命名篇》——“膀胱分胆之渗,而胆之气虚矣。胆虚则胆得渗之祸矣,故胆旺则渗益,胆虚则渗损。孔甲曰:胆渗何气则受损乎?”

这句话不要理解成,膀胱会把胆给泄虚。理解这句话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这里“渗”的意思就是木气的疏泄力,只有疏泄才能透,才能渗。这是远公在表达方式上的个性化,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表达方式。所以 “故胆旺则渗益,胆虚则渗损”,意思是胆气旺了,疏泄力就旺,反之亦然。胆气的疏泄力不足,其他各藏腑的疏泄力都会跟着弱下来。

因为理论上的文字不是一个单一的含义,往往有众多的变化运用,所以读这种理论书的时候,该怎么理解呢?就是联系上下文。你看上下文讲的就是胆的渗透力,胆强别的也强,胆弱别的也弱。那你就知道:这段文字是以胆和膀胱做对比,胆疏泄力强了,膀胱疏泄力也就强。这么一想就明白了,为什么小柴胡汤证有小便难这样的症状,就联系到伤寒论的条文了。联系到这步,在临床就能用了。

借这个话题聊聊膀胱。当膀胱通水力过强会导致什么?很容易想到第一步是伤津液。继续推演,津液如果一直伤会出现什么情况?膀胱蒸腾气化上奉津液能力就差,那上焦就会有热。这个热是虚热,是因为津液运达不足,热过去了,津液没过去,就显得热,因为阴阳失衡。必须得阴和阳一起过去才正常。现在只有阳运过去了,阴没运过去,就独热。津液的运布,运到哪津液不够了,哪就会表现出虚热。这个虚热的病位,你可以按照六经、五方、藏腑、卫气营血来分,分别有对治的方法以及诊断的方法。然后想一想,太阳津液不够,《伤寒论》用什么方子?阳明、少阳、太阴的都是哪个条文?哪个方子?这就联系起来了。

如果对《伤寒论》的条文还没那么熟悉怎么办?可以找一个文字版的《伤寒》、《金匮》,用搜索功能搜索“小便无力”、“小便难”、“口干”、“口渴”这种条文。就是伤津液、伤阴所能出现的症状你都搜一遍。光这些整理工作就得花好几个礼拜。表面看你这么长时间只是搜索一个问题,浪费了大量时间,学习效率很差。但这么学才能真的提高临床实力。磨刀不误砍柴功。因为咱要的知识是联系起来的知识,而不是大量的分散的知识。

你也可以在百度上搜“伤津液”,看看能搜到什么医案,再学一学。联系起来之后,一搜医案你就知道,这个医案是伤的哪的津液。比如胃家津液伤了,有这些症状,于是连诊断也捎带学了。还包括脉、舌象。这样的医案你看十几个,就用别人的经验弥补了自己的经验。还是那句话,咱们不可能全靠自己去积累经验,得吸取别人的经验。

这就是咱们的方法论,是在理的统御之下,就有办法去吸收旁人的经验,把别人的能力变成自己的能力。我的临床能力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而不是有个老师在旁边天天给我念叨,有了问题随时问随时讲,咱们没那么好的学习条件,必须要学会自己以理驭法的方法论。这个方法你要能掌握了,几年就能学成一个不错的医生。

以一个病机去搜索条文,当你把所有的伤津液条文和医案收集起来,再整合、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拿六经分、拿藏腑分,还是拿卫气营血分,其实就那么几种情况。
治法可能会找到成百上千个,最后一整合,每一经、每一藏、每一个病位,其实学两个就行,其他的不用都记着。像那些治法的知识,拆分加工之后,最后整合成你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书越读越薄的过程。一开始为了查伤津液,你得翻好几本书,这个过程是书越读越厚的过程。总之就是书先往厚里读,然后再凝练,最后只剩下一些必要的,你用的最熟练的。大多数东西慢慢也就不用了。

感谢整体观中医问答群的刘宗杰整理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