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失衡

营养不良(营养失衡)造成的疾病久久不愈的情况,临床中经常能遇到。而且这种情况很难被发现。因为不知道病人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甚至问都问不出来,因为病人常用的回答就是“正常”。除非每天能跟病人一起用餐。

并不是吃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的就是营养良。营养不良其实指的是营养的失衡。比如饮食结构不平衡,有些人不吃肉,营养不良。有些人,肉吃得多,蛋白质摄取的多,而很糙的食物摄取的少,照样营养不良。北方人爱吃包子、饺子这种带馅的食物,其实是因为北方的青菜直接炒没有南方的好吃。所以北方人吃青菜少,也是一种营养不均衡。所以营养不良指的就是营养不均衡,而不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吃的不好。因为强调吃的好不好,常常容易使观念偏颇。比如常鼓励人吃鱼、肉、蛋,这显然也是偏颇的。

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病人要恢复,在某段时间需要蛋白质,摄取蛋白质可以多一点。但是摄取蛋白质,首先患者得有能力摄取。这次的肺炎伤脾,致使患病者没胃口。没有胃口,脾的功能不修复,吃再多的蛋白质也消化不了,反而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因为治病无论是用六经、藏腑、一气周流,都是在不断的调整患者的失衡和郁滞不通,最终一定要反应在饮食、睡眠的改善,继而精力、体力改善,继而情绪改善。这一串表现才能证明病正在见愈。但又不存在一个方法可以直接使患者的饮食、二便、睡眠、精力(体力)、情绪这五种生命常态改善。比如二便不通畅,直接用大黄、车前子攻大便、小便,这样显然不行。失眠直接吃安眠药,不解决根本问题。一定是人体自然产生的好转,才是真正的好转。

有同学问“蛋白质在中医范畴怎么理解?”

这个我也没有确切的答案。蛋白质可能是真阴、也可能是水谷精微。蛋白质也可以燃烧,化为能量,所以还有可能是阳气。咱们中医和西医的角度不同,所以没必要一一对应。但是咱们仍然可以把西医的理念拿过来用。因为中医是在宏观上看问题,西医是在微观上看问题,宏观是可以理解和包含微观的。

比如发现一个病人饮食结构缺乏蛋白质,很瘦弱,自然就把蛋白质理解成真阴,给病人补充。这证就可能是由蛋白质不足,引起的阴虚、血虚。就像我们治疗血虚的病人,如果他蛋白质总是摄取不足,他的病就总是好不了,所以必须得调整饮食。所以很多病,既要用医术,又得调整病人的生活起居、情绪,才能让难治的病一点点好起来。很多年的病,来一个神医,两下治好,那是影视宣传。真实的情况是,治一个久病,需要费很大的劲。

感谢整体观中医问答群的刘宗杰整理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