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海东兄弟聊天,聊得内容是:中医的发展需要不同的人持有自己的长处,然后彼此之间有一个能够共存的方式。中医要复兴,各种学术特点都得有。某一学术流派势必优势、劣势同时存在。而融合在一起,我的劣势由别人弥补,别人的劣势由我弥补。这样就形成一整个体系,既是文化体系,也是中医体系。中医要复兴就要逐渐恢复这个体系。
比如,扶阳派最容易犯的流弊就是扶阳而伤阴,寒凉派、滋阴派也各自有各自的问题。即便咱们做的是流派融合的工作,仍然会伴随着自己的不足。很明显,比如治一个扶阳派擅长的病(阳虚),火神派治起来肯定是最快的。寒凉派、滋阴派也是各有其特长。咱们是什么都能治,但实际上咱们治什么都不如他们专项研究的效果那么好。所以人要给自己做一个定位——我要谋求什么样的长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短处。要避免的情况是——我的这个长处就是长处,别人就都得按我这个来。要避免这种思维模式。也要避免形成发现不了自己短处的思维模式,做到知道自己存在长处和短处,为了发挥自己的长处,只能容忍附带的瑕疵。这是比较中道的态度。
咱们要搭建一个平台,肯定这个平台里得有不同的人,不同的长处。只有包容,才能使每个人各自提供其优势见解。这就要求吸收这些优势见解的人要有一套整合的方法。咱们教的就是这套整合的方法,只要具备这个能力,就可以吸收别人的优势见解,弥补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比如,不擅长治某种病,就向擅长治这种病的学术流派学习。最终咱们希望这个平台中有不同优势的人。当然能够借助别人的优势,也是有前提的。就是自己也要经历相应的成长。成长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犯错,就是自己发现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必须有这个心理经历。学习之初会快速进步,基本在三到五年之内发现自己每天都进步。所以最容易在七到八年的时候,形成特别强烈的自我傲慢。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因为咱们不是圣人。咱们只有在犯错之后才能反思,犯错之前咱们没法提前反思的。
这便是咱们解决学术冲突的方法。学术冲突永远不可能在学术本身的层面解决,而是需要在心态的层面解决。用句俗话说就是——要发现别人有多牛逼,自己也得很牛逼。所以得先把自己培养的比较牛逼。背后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发现别人很牛逼,就意味着自己还不够牛逼。牛逼论还有第三条,再牛逼也没法避免缺陷,无论我们怎么想办法弥补自己的缺陷都无法避免。当然如果还没有开始实践的人另当别论。人总会被自己的经验、见解所蒙蔽、所束缚。无论怎么努力都会发现咱们无法打破自己的封闭,咱们只会稍微给自己做一个预留。如果你想不断的打破自己的封闭和束缚,从而不被局限,并且在这方面下了极大功夫,得到的一定是不断的挫败。挫败到一定程度,就是大家说的“损之又损”。最终一定会不知不觉的走上向内探索之路。
成长之路是必要经过各个阶段,在低级阶段就一定是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等这个阶段体验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开始寻求自我认可。等自我认可和他人认可都体验差不多的时候,对认可这件事本身就无所谓了,因为这是“虚”的。就像马云说“我没时间花钱,钱对我并不重要”。同样的道理,无论是他人的认可,还是自我的认可,你最终会发现,这些体验并没有让自己更加宁静、祥和、睿智、慈悲。反而让自己变得不愿意折腾了。貌似是开始往一种悲观消极的方向发展。至少不明就里的人会这么感觉。
紧接着,向内探索的道路就开启了。会开始真正的想知道内在的世界是什么,真正的自己是什么。这条路其实就是修行之路,就是悟道之路。圣人已经把这条路趟过了。告诉咱们只要不断的向内感知,不去思考、不去分别、不去判断,只是单纯的观察,那么能量和意识就会由耗散和错用的状态渐渐恢复其均衡。因为已经不再把能量和意识不断的耗散和错配。当下这一刻,向内的观照,能量会渐渐的回归并处于它的本然状态。在一开始的时候,感受到的一定不是宁静、祥和、愉悦,而是充满了过去所积累的负向能量的团聚。它们显现出来,所以感受到的一定是不愉悦的东西。那时候才会发现一个真正的事实——自己之所以看外界不愉悦,因为自己内在先不愉悦了。如果自己内在总是愉悦的,看谁都会高兴。然后才会真正的开始逐个调和自己的内在冲突。不仅如此,一旦进入这个阶段,当你逐个处理自己内在失衡的时候,会发现这活永远干不完。到此为止,仍然是饱受挫折的历程。可以说人往外探索,向外证之,向外取得成就,就是不断的挫折。开始向内调转,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感受的是挫折。直到有一天开始理解这些挫折就是成长的养料。这些痛苦是灵性回归必须要经历的,这些都是养料。
经历完长期的痛苦,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领悟——终于可以不跟自己较劲了,或者减少跟自己较劲了,懒得跟自己较劲了。到达这个阶段,才开始真正的萌生出瞬间的、片段的宁静、祥和、智慧、慈悲。因为不跟自己较劲了,就不跟别人较劲了,内外就祥和了。这时候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面目狰狞了,外界也不是那么面目狰狞了。虽然还有种种痛苦,在内在探索的道路上还是有不断的挫折,但是在面对这些负面东西的时候,心境就不一样了。已经有足够的经验让自己明确证之,当自己升起一个烦恼时,当自己看别人不顺眼时,其实这些只是一种能量在作怪。面对这些能量不加抉择的直接承担下来,会发现这股错配的能量也源自于本然的能量。一旦它回归本源,它就化为宁静、祥和。按佛教说就是“烦恼即菩提”。此时面对抗争,无论是内在跟自己抗争,还是跟外界抗争,就能清晰的知道,其实这只是在拿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掰腕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得这么调和,这条路已被先贤证之,是唯一能走通的路。
感谢整体观中医问答群的半自动同学审核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