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127 小便鉴别畜血畜水(太阳中篇结)

一二七、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本条在说水证(水气、水病、水湿)。把此条插在抵当汤的后面,意图显然是在对比蓄血证和蓄水证的区别。本条插在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的附近,也会非常贴切。

条文对比了小便利和小便少,就是尿得出和尿不出的水证。言外之意就是水气、水饮、水证,既能出现小便少、小便难,甚至不小便,也能出现尿多、尿频。同一证,有可能在不同人身上出现截然相反的症状。这个思路便有很强的启发性。比如最直接的联想——汗症,多汗和少汗、有汗和无汗,背后也可能是同一个病因、病机。比如水湿证阻滞了皮毛,就有可能出不来汗。阻滞皮毛之后,身体尽力排出水湿,就有可能表现为多汗。

前文提到,小便不利的是水证;小便利的是血证。(因为血上瘀堵住了,没影响水道,所以水道正常,还能排便。如果是水证阻滞了水道,就会出现小便的症状,就不是血证。)再插到本条看,如果仅用小便不利来判断是水证,那本条说还有小便利的也是水证。水证有小便利的;也有尿频的。这就是祖师爷的用心所在,生怕咱们不会变通,就认为小便不利的是蓄水,小便利的是蓄血。所以马上补一个条文:水证即有小便利,也有小便不利。

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心下悸”和“苦里急”,之前的条文讲过:水饮证犯心出现的心悸;水饮闭结阻滞水道尿不出来,出现苦里急。从这读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因人而异。我思考的是:仅凭症状规律去对方子,是很有弊端的。日本汉方就是这么用的。中国的方证是加六经和辨证体系的,不是单纯的对症状、组方子。

宋本伤寒论常见:小注成为正文。如果对照康本,知道哪些是小注,这些小注对理解条文是有帮助的。比如抵当汤的条文“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这句小注直接告诉咱们这就是瘀热在里,血热互结。注解的用处体现于此。所以咱们的学习态度就是,知道是小注即可,绝不去做多余的事,比如给去掉。你去掉点,他去掉点,几千年后,书就面目全非了。尤其古代,信息传播条件非常差。古人要是改了,几代传下去,就真看不见原本了。咱们必须得感谢前辈没有按自己的意图去改,咱们也不能干这事。有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别说这是错解,得改。我的意见、你的意见、他的意见等等,可以成为这门学术的多样性表现。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就认为是仲景本意,伤寒正宗。那仅是自己的意见,不是祖师爷的意思。

之后的课,无论是平台条文课,还是案例课,都会在两年之内完成。精力时间有限,所以未来会把在群里花的时间,拿出一半放在平台条文课和案例课。案例初步计划是50个,或多或少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