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141寒实结胸与水结、水道不畅

一四一、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寸方匕服,汤用五合。

三物小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复者,若以水噀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去,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本条给出了个寒实结胸的概念。不但热证(水热互结)能结胸,寒证也能结胸。寒实结胸的疼痛症状肯定没有结胸证那么严重。此条文说的是人的水气被结住了,之后可能化为水气病、水饮病、水热互结、水寒互结的毛病。水被结住了,用文蛤散软坚散水结。五苓散属利水的方剂。

同样是利水法,五苓散和文蛤散药力有什么区别?文蛤散偏向软坚散结,水结的重。五苓散和猪苓汤则偏向于利水,把水通开。做个类比,气机闭郁用破气散气的方法;气机运行不畅用推动气机,加强气机疏泄的方法。水道亦同理,憋的重得破散,用文蛤散;推动力不够就利水,增强水流的力度。能不能一边推动水道利水(五苓散),同时加进文蛤散,两股力量加一起?可以。临床就是这么用的,肯定加一起效果更好。其实加牡蛎也可以,条文这里没用,说明文蛤破水结的力量比牡蛎强。但临床用牡蛎替代也是有效的。而且也不是用散剂,用煮的汤剂。道理上这里用散剂效果更好,因为是贝壳,不容易煮透。能不能即用汤剂,同时再加上散剂?可以,效果会更好。祖师爷拆开说,是为了把道理讲清楚。

为什么会出现水的停留或水道闭结?条文给出了场景回顾(仅是能得这个病的一种可能性,不是只有这一种可能性),患者本来得了三阳证,偏表的毛病,稍微一发汗,这点热、水湿、水气或寒就散出去了。现在用凉水一泼,被激住,这点水气就在身体里停留了。如果停留在表,还得发汗治。如果停留在偏里,就得利尿、利水。虽然被凉水激的是皮肤,但也能导致藏腑之里受伤。本条文说的情况,至少假设这个患者没伤到三阴,只是伤到了三阳,说明体质还可以。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后面的条文只有一个三物小白散。三物小陷胸汤和白散这两个方子是哪个?分析一下三物小白散方。巴豆性大热,服后会拉稀,通腑道的力量很强,可以用来治寒实的便秘,可以用来治痰湿饮。巴豆是个攻下,下利的药,再配上桔梗和贝母,肯定是除痰湿,所以此证可以看出是化痰为主的痰湿水饮。因为巴豆不只能治痰,也能治水饮、寒,所以称之为寒实结胸。跟热实结胸相比,相同之处在于也是攻肠道,通过拉稀下利的方式把邪排掉;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寒,一个热。病性上,偏向还有点不同,桔梗、贝母配巴豆治疗痰湿的意向更明确,不是完全治水的。大陷胸汤是以治水为主,水热互结的毛病。大陷胸丸有一点力量治痰湿。三物小白散有一股主要治痰湿的力量,兼治水(一拉稀,水就出来了)。再对比一下与五苓散的区别,五苓散是通水道,利小便;三物小白散通谷道,利大便。巴豆这味药太过凶猛,所以一般不生用,熬制一下再用。

三物小白散既然是散,就是吃药面,量是“半钱匕”,大约半克多。服后会吐,也有可能会下利,如果不吐、不利,一两小时后再吃一次,直到或吐、或利、或又吐又利就停药。如果“利过不止药劲太猛,拉稀不止,就“进冷粥一杯”,喝碗凉粥或凉水。这是用了巴豆之后拉稀不止的解救之法。

条文说被凉水激一下,皮肉起疙瘩,就是因为水气结住后而引起的。

 “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复者,若以水噀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去,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这句在宋本是白散的方后,在康本是单独的一个条文。这句话放到白散的方后理解,确实有语境、语义不畅的感觉。再加上没有三物小陷胸汤的方子,只有三物小白散的方,所以这块显得有点乱。于是把这段话单独拿出来分析一下。

从条文的语境来看,也是表有热的毛病,让凉水激了一下。不一定非得是凉水激,被凉风吹了一下也有可能,只是条文场景如此“噀之洗之”。激了一下出毛病了,热出不来,表现为无汗,要是能出汗代表皮毛通了。然后“假令汗出”,不管是自己出的汗,还是吃药发的汗。汗出后又出了新的变症“腹中痛”,用“芍药三两”,就知道这里的腹痛是偏阴虚的,因为芍药能养阴。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出汗后肌肉津液不足,拘急痉挛的腹痛。芍药有能解肌,缓解肌肉紧张的功效。就这两个原因。本条说的哪个原因?不知道。因为原文说“芍药三两如上法”,上法是哪个法?接不上。不知道不要紧,临床如果发现是伤了津液(阴)的腹痛,就用芍药甘草汤。如果发现是肌肉紧张痉挛的腹痛,也是芍药甘草汤。“腹中痛”的虚疼和肚子抽筋、痉挛的疼,都可以用芍药甘草汤。要鉴别的话,按一下就知道到底是哪种了。如果是虚痛的腹痛,没有那么明显的拒按。如果是胃肠道或腹部肌肉痉挛,是能按出来的。腹诊,在腹部的切按诊断,属望闻问切的“切”法。切腹、切脉、切经脉穴位,都可以归类为切法。在条文这块,判断不出“芍药三两如上法”是哪个证的,但临床中能分辨出来,不会有困惑。只是在阅读条文的时候,要把这几种可能性都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