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二、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表解者,乃可攻之”与“此表解里未和也”是小注。十枣汤证主有形的水饮停留。条文给出的发病场景是:先太阳中风,后变成下利呕逆、出汗、心下痞硬满、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怎么由太阳中风变成了水饮停留?条文没交代。可是水饮停留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症状,通过分析这些症状可以学习水饮证,尤其是有形水饮停留可能出现哪些症状。比如“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硬满、闭塞、疼痛,而且这种疼痛还往两边牵引,因为有形的水能流动。当水饮犯胃肠道——呕吐下利;当水饮在表——出汗。条文特意说“汗出不恶寒”,排除了寒证,条文为了表达意思的明确,所以排除了兼有表寒或里寒的情况。假设还有恶寒,可能是寒饮;也有可能是太阳中风的表寒没退尽。而本条显然没有太阳风寒的问题,单纯就是有形水饮停留。同时也因为气机被水饮闭结,气血上奉不足,所以可能会头疼,当然水饮上逆也会造成头疼。总之这点有形的水饮停留,流到哪就犯哪的症状。本条说了短气,犯肺了,还有可能咳嗽、喘。犯心可能出现心慌、心悸。
伤寒论上就这一个十枣汤的条文,所以借鉴一下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上也只有一个十枣汤的条文:用来治悬饮。条文也很简单“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在伤寒论辨可下一篇中的十枣汤条文跟现在的条文一五二是一样的。所以翻遍伤寒、金匮要略,就两个条文。像这种条文很少的方剂,学起来就很难,只能参照其他的案例。
先查一下药:芫花、甘遂、大戟,这三味药都是力量很猛的攻消有形水饮的药。它能攻水邪,就能伤正气的水、津液。所以吃十枣汤会配上大枣汤。把十枣汤做成散剂,另煮一锅大枣汤,就大枣汤吃十枣汤的散,量大约是1克~1.5克。方后特意注明“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身体好的服用“一钱匕”,大约是1克~1.5克;身体弱的用半钱匕。这句话是方后的小注。这里用“半钱”,没有匕字,是匕字丢了?还是半钱的重量?我没有考证,不知道。
“温服之,平旦服。”平旦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难道必须这个时间段服药?查康本没有“平旦服”,查医案也没有必须这个时间段服药。
服药后会上吐下泻,如果没有吐泻,隔一两个小时再吃一回,最好减量吃,比较安全。如果服药吐泻之后,邪气没退尽,减量再吃一回,以求安全。方后说“明日更服,加半钱”,按条文意思是第二天再服,量加半钱。跟咱们说的相反,咱们是为了求稳。原条文的意思是先服了一钱或半钱没什么效果,所以第二天加量吃,但通常不敢这么用。读医案发现,吃这个方子没有不吐泻的,甚至有身死的案例,所以必须谨慎。
曾经看到一个十枣汤的案例,好像治痰饮证的癫痫症。服药后上吐下泻,痰饮清一波,癫痫能稳定一段时间。过段时间再吃一次,但始终除不了根。因为除不了根,所以想到一个办法,患者服此方后,又用了西药的止吐剂,没吐出来,结果死了。像这种案例,很令人震惊。
十枣汤的运用。本方更多用在三阳证。到了三阴证,虚实夹杂,尤其有特别明显的虚证,用这个方就要万分小心。吉益东洞有两个十枣汤的医案,一个治活了,一个治死了。十枣汤用于三阴证,只有如下的这一种情况:水饮阻滞,不把阻滞打开有生命危险,用十枣汤博一把。如果用十枣汤治癌症(肝癌、肺癌等)晚期造成的积水,其实也就是让患者能舒服点,不能靠它治好癌症。也得考虑用量,年轻人能见到每味药各用3克,加一起9克,是很大的用量。也有各用0.5克的,就看是强人、羸人。
条文中没说的那些关于水饮病的常见症状,之前总结过关于水饮病的常见规律,都有可能出现。甘遂、大戟这些药,如果没有医师签字,药房开不出来,药店也不卖。
这种水饮停留的毛病,不用此方能治好吗?当然可以。用和缓的方法,只是需要更长时间。群里讲过个案例:卵巢癌晚期,腹水、饮食不下,无大便,小便也越来越少,已经一周,基本算病危。我不敢用十枣汤,用的是己椒苈黄丸做成汤剂,另外加些能增加脾气,帮助脾运化水,同时利水的药,比如茯苓、白术、黄芪、大腹皮、泽泻。像黄芪、茯苓、白术可以大量用。泽泻这种利水药,没那么峻猛,也可以用大量些,总比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方法强。所以当你不敢用十枣汤,又得消腹水的时候,在这给出这么个安全的多的方法。思路就是不敢用十枣汤,就用己椒苈黄丸做汤,再加治虚的药。肯定没十枣汤快,用十枣汤上吐下泻基本一晚上就排完;用己椒苈黄丸加减的方子,两、三天才排完,腹水才消。排出的大便特别硬,还有黑汤。大便一通,小便也得通,腹水就退了。临床遇见十枣汤证,用十枣汤病好之后,最好再处理下虚证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