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一六一、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条文一六零没有方子,承接上下两条:上条的赤石脂禹余粮汤,因为滑泄而伤津液(拉稀太多脱水),因伤津液而成萎证“久而成痿”;下条的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证的病机稍复杂一些,津液受伤后,中土无以运载,运化失司而化湿,也可以换个角度解释,把津液敖干了,熬成了痰湿、痰饮。因为津液少了就会越来越粘稠,粘稠了就是痰饮、痰湿。所以旋复代赭汤的功效:一边补固津液(人参、大枣、甘草),一边开结散痰,还加了重镇之力。所以只要发现有一些津液不足、郁滞化成痰湿、气机上逆,如此病机就可以使用旋覆代赭汤。这个气机上逆,可以是胃气上逆,打嗝呕吐;可以是肝气上逆,头晕恶心;甚至可以是痰湿上逆。痰湿水饮之气如果上犯,犯心则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犯肺也会胸闷气短,还有可能咳嗽、喘,也会表现为肺脉或心脉的实象。只需要根据所犯病位不同,略微加味化裁几味药,就可以处理各藏所犯。
如果伤津液不明显,可以减少甘草、大枣,或者去其一、或者都去掉。
如果痰湿阻滞气机上逆,胃气不降,还有胃火,用黄连、黄芩,大黄黄连泻心汤。
如果痰湿阻滞气机上逆而不降,又兼少阳证——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视其何证而用之。
如果痰湿阻滞气机上逆又兼胃火、肾寒,合上附子泻心汤(即大黄黄连黄芩附子)。因为痰湿水饮之邪阻滞之后,极容易化寒化热,还容易阻滞津液的输布。津液运送和输布被阻滞之后,该奉送之处送不去,就会出现干燥或燥热——加葛根、茯苓。如果兼化热——加葛根、芦根、茅根。化热有何症状?之前的课程已经能学会怎么判断了。
通过外在表现出的症象,判断出内在的气机失衡和失畅之处,考虑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就可以制定出先治什么,后治什么。简单的毛病甚至都不用考虑先治后治。
再思考一下:如果按藏腑学说论,脾主湿,管痰湿水饮;脾主土,土治水。从六经的角度分析,再复习一下六经所犯藏腑的概念,三阳证也可以犯藏,三阴证也可以犯腑。只是这里面有一个现象,真正的三阴病本病,大概率会犯藏,而三阳病犯藏也只是被牵连,藏本身没受损,只是其功能受到影响。所以三阳病犯藏好治,三阴病犯藏难治。
旋覆代赭汤可以治哪一经?比如主管枢机的少阳功能,少阳郁滞之后可以伤津液、可以化为痰湿水饮、还能犯太阴,因为太阴管运化。当太阴运化的时候需要三阳的功能配合,尤其少阳的枢转功能。太阴还有个功能:生成造化、生成气血津液,这需要与少阴的功能相配合,即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的关系。太阴要实现自己的功能,必须借助少阳和少阴,即跟它比一个更浅和一个更深的功能。而六经与藏腑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但却有绝对的相关性。虽然不能说太阴病就是脾病和肺病,太阴功能就是脾的功能和肺的功能,不能这么直接对应,但是实现太阴功能的主要两个藏腑就是脾和肺。还有其他各藏腑的配合工作,比如要完成血的运化,脾得统血、运化血,脾统血少不了肝和心的配合,肝和心管身体血的功能。如果要完成津液的输布,一定离不开肺和三焦膀胱的功能。
六经各经功能和各藏腑功能,在定义和表达上,打个比喻:用六经表达的功能是协同合作所产生的功能;藏腑表达更倾向把各藏腑拆开单论。简单说就是合着论(六经)和拆开论(藏腑)。但合着论也离不开单独每个藏腑的配合协作;拆开论单个藏腑,靠它自己也完成不了整个工作。虽然藏腑学说称脾主运化、脾统血,但需要其他藏腑的配合,在配合下形成的那个功能称之为太阴主生成造化。功能集合被称之为六经;单个论功能被称为藏腑。这就是藏腑学说和六经学说在表达上的区别。
明此理,再看条文一六零和一六一所表达的:津液不足还出现痰湿闭郁,气机上逆。拆开说就是三个问题:伤津液、痰湿水饮闭结、气机上逆。管气机升降的,按藏腑论就是肝和肺,即木气和金气负责升降,所以后面的条文马上有治肺的麻杏石甘汤。另外这两个条文:胁下痛、胃中不和、眩冒头晕,显然肝胆木气的功能受影响了,或者解释成少阳功能受影响,但又不是极为明确的少阳柴胡证。换个说法,如果本条治证还明确出现了少阳证的症状规律,加一味柴胡即可。这个方子跟柴胡汤很像。这是在理上考究推演。
本条证型有可能影响少阳功能,有机会用在少阳病;也常用于治太阴病。理论上少阴、厥阴有可能用到本方。但是当病情发展到少阴厥阴的时候,肯定就不是简单的痰湿水饮闭结气机,气机不降伤津液。久病少阴证,一定是从太阴过度来的,所以太阴的痰湿水饮证病程日久传变为少阴,太阴少阴并病的痰湿证,病情趋于更复杂。治疗的难度取决于少阴藏了多少痰湿水饮之邪,还要考虑这股痰湿水饮的邪气伤少阴的阴和阳的程度。一个方子不是只能治一经,“少阴之右,太阴治之”。但凡久病少阴病,久虚少阴虚证,都得从太阴慢慢治,直接填补少阴,填补不上。只有突然少阴骤虚,太阴功能没受损,只是敌势太强,比如上条文一天拉稀几十次,突然伤到少阴了,太阴本来的功能没受损,这时候直接补少阴才能补得上。一旦太阴受损,直接补少阴补不上,怎么补正气也难以回头,得通过太阴的运化力,渐渐把自身补起来,才能把虚证治好。民众说的虚不受补就是这个意思。专业表达就是“少阴之后,太阴治之”。白话表达:没有太阴的生成运化、造化,少阴也没得藏,也补不进去。
补太阴的方法特别多,太阴病什么病都能得,而且概率比较平均,不像四方之病有明确的倾向性。所以后两个条文,给了个治太阴虚的方法,温补太阴:桂枝人参汤。太阴还可能伤阴,伤阴的方子,伤寒体系有小建中系列:当归建中、黄芪建中。更进一步,太阴的阴和少阴的阴都受伤的时候,伤寒的方法是炙甘草汤。太阴刚受伤,伤的很轻微,刚从三阳传进来,用新加汤。所以新加汤的底方不是只能治身疼痛,要是把新加汤只跟身疼痛做对比联系,适用面就窄了。
这两个条文说又发汗、又吐、又下,一定伤津液,不伤津液就伤阳气。这两条的语境指伤津液。伤津液所以虚烦,即津液虚的烦。津液受伤,脉跳的微弱,因为津液和阳气本为一体,不可能伤了一个,另外一个没事。区别就是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阳足的能抗住伤阳,津足的能抗住伤津液。当阴津受损之后,气机收摄不住,出现上冲上逆,所以头晕,气上冲咽喉。津液一受损,濡养不足,所以心下痞硬。当然心下痞硬、胁下痛还要考虑到痰湿水饮的淤结。肌肉里的津液不足,肌肉会紧张,痰湿阻滞也会造成拘急痉挛。“经脉动惕者”就是筋肉跳动,与真武汤“振振欲僻地者”同样道理。所以肌肉跳动不但风证能造成,痰湿水饮证也能造成。如果是风气疏泄造成的筋肉抖动,那一六零条就是伤津液。如果是旋覆代赭证出现的筋肉跳动,还要考虑痰湿水饮。一六零条没说痰湿水饮,有就按有的治,反之亦然。这两个条文之所以拆成两条,就是考虑到有和没有两种可能性。如果一六零条没有痰饮阻滞,用什么方子?三阳证要么是新加汤,要么是桂枝汤加葛根、葛根汤、桂枝汤加栝蒌根(治痉证的方子)。就是根据情况、证型,把缺少的津液调动输送回来。有的前辈和同行管这个也叫补,所以中医的名词定义不太标准,根据作者的意思理解。
旋覆代赭汤方:
- 人参、大枣、甘草,用意是巩固津液。人参有没有补气的用意?如果有,临床中加入黄芪或东北参。如果目的是巩固津液,人参换成北沙参,再加生姜,把补的津液化开。上个条文的生姜泻心汤,就是用生姜化水气。还有半夏,这就有小柴胡汤的一多半了。燥散、开散治痰湿。
- 旋覆花也是散痰的药,其味辛、苦、咸。辛味能开散,咸味软坚。辛苦开结。有消痰、刑水、降逆之功。按藏腑归经,旋覆花能入中土,也能入东方,即肝胆,所以旋覆花是治肝家痰湿的常用药。另一个就是白芥子,远公常用白芥子配柴胡来治肝的痰湿。伤寒一脉不太用白芥子,那就用柴胡配旋覆花治肝的痰湿。很自然从这得到一个启示:如果少阳证痰湿偏重,可以加旋覆花。
读条文的时候,深入思考总能领悟出很多东西,用到临床就灵,因为推理和理解合于理法。举个例子,下个方子是麻杏石甘汤,如果患者感冒发烧伤肺了,不管是一般的伤肺化痰还是肺炎,旋覆代赭汤和麻杏石甘汤就可以合方使用。不过需要稍微化裁一下,比如去掉大枣;人参改成北沙参。用来治肺气闭郁,兼有痰湿而犯肝脾的咳嗽或肺炎,太阳病、太阴病都可以。如果用咱们的体系表达,就是太阳病或太阴病犯肝脾,肺家气机闭郁,肺热,兼见痰湿。痰湿热闭郁肺气、肝气,一定会化热;又痰湿闭郁,又化热,一定也会伤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