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经脉篇研习4

经脉篇第十,手太阴肺阴之脉:“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寸口、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在多个篇章都有,非常不好理解。有两种方法帮助理解:一是把所有关于寸口、人迎一、二、三倍的条文都翻出来看一遍。看完肯定是迷糊不懂,因为还不能从整体观的角度理解,只从局部理解不了,就会产生迷糊感。唯一的方法是:按照你自己的思维线索、学习次序去查找资料,哪不懂看哪。

内经偏重讲理,不讲用法;伤寒论只讲用法,不讲背后的道理。咱们这套课件的目的就是把道理和用法用一种思维方式联系起来,讲这套思维方式。

经脉篇中的人迎寸口,每经都有一段论述,显然是针对这一经的。跟其他篇章人迎寸口的描述有所不同,其他是合论,本篇是分论。想理解分而论之,得先看总论:一盛为少阳厥阴,二盛为太阳少阴,三盛为阳明太阴。

 人迎寸口
一盛少阳厥阴
二盛太阳少阴
三盛阳明太阴

字面意思:人迎是人迎穴,在脖子部位的穴位,颈动脉。寸口就是平时号脉手太阴肺经动脉的位置。根据中医万物类象的思维,对于人迎和寸口的运用,各家各有注解。

  • 比如王叔和在脉经提到一种注解:左为人迎,右为寸口,即左手脉是人迎,右手脉是寸口。
  • 还有种说法:寸为阳,尺为阴,所以寸为人迎,尺为寸口。
  • 另一种说法:浮为阳,沉为阴,所以浮脉是人迎,沉脉是寸口。

表面看这几种说法不一样,但从阴阳角度看却颇为一致。阳是人迎,阴是寸口,所以人迎、寸口可以广义的理解是阳脉大还是阴脉大。如果阳脉大,病属阳;阴脉大,病属阴,指的是邪气大。如果是正气虚,反过来,阳脉虚代表阳弱,阴脉弱代表阴弱、阴虚。再做一个思考,怎么定义阴阳,是指病位还是病性?阳指的是病位的阳、还是病性的阳?阳弱是阳气弱还是三阳弱?如果阳指的是病位,那么阳弱也有可能是指三阳这个病位,它的阴弱也可以算是阳的病位弱。核心的概念简单,但是一交叉对比,就容易乱。举个例子:什么叫病位弱?就是三阳的功能弱了,可能是阳气弱了,也可能是津液弱了,三阳的津液不足。三阳是病位,病性是津液不足。所以要表达的疑问是:在灵枢经上用人迎和寸口所表达的阴和阳,到底是病位还是病性?

根据一贯的研究思路,病位和病性都给出相应的理解和解释,并给出解决方法。然后用不同的解释方法代入原条文语境,看条文语境指的是哪种解释。

比如经脉篇手太阴肺经之脉“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看表格,三盛是阳明、太阴。三盛指跳动力度明显强。寸口比人迎强三倍,那就是太阴盛。所以在本条表达的是肺家的实证会反应在寸口脉,力度三倍于人迎。举一反三,说到太阴肺,就会想到太阴脾。看下太阴脾的那段条文,会看到同样的话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人迎和寸口到底是哪部脉,具体位置在哪?还是相对位置?如果是指具体的脉位,会想到右手寸脉肺、关脉脾。当肺家有实,邪气很盛的时候,肺脉会不会出现明显实象的脉?右关脾脉也是同理。显然这与临床经验是相符的。这个思路跟咱们的藏腑脉法思路是相符的,但跟本篇的语境不太相应,因为本篇始终在对比人迎、寸口大一倍、二倍、三倍。貌似是通过人迎和寸口两个脉的力度大小来判断病位。不用困惑,中医的世界里并非一一对应。所以内经的人迎寸口一定不是在指绝对位置,如果在说绝对位置,会直接告诉咱们穴位,而不是一个模糊的统称:寸口大三倍于人迎。并且在脾经上,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所以此处的表达,一定是一个万物类象的思维,而不是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绝对对应。

它是一套理法的变化运用,于是在这个理法的指导之下,不同的医家开发出不同的用法。咱们平时号脉不号脖子的人迎脉,也不号脚上的趺阳脉,只号手腕的寸口脉。也确实有医家号脖子上的脉,这需要锻炼手下的感觉。脖子和手腕的血管粗度不同,跳动的手感一定也不一样。如果号脖子上人迎脉的虚实,必须得有大量的经验:多大是实,多大是虚。跟手腕脉的指下感觉完全不同。

肺脉的条文说“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这个人迎和寸口用于手腕脉,看是否合逻辑。有一种人迎和寸口的区分是:寸脉为人迎,尺脉为寸口;或寸脉为人迎,关脉为寸口,把这个思维带进去发现不能自洽。因为肺家实的脉,在肺脉上表现为实象是常象。如果按寸脉是人迎,尺脉或关脉是寸口,那肺脉的实会表现在关脉或尺脉吗?表现在关脉还有一定概率,但肯定不会表现在尺脉。临床治证,肺家的实证表现在肺脉、关脉是有的,但不会表现在尺脉,即便尺脉实兼见肺病,那也是有别的毛病再加肺家实。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手腕脉寸关尺三部,寸脉定为人迎,关尺定为寸口,不能自洽。现在的思维不是给出确定的答案,而是在完成推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