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212 大承气重症可攻

二一二、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康本: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怵惕而不安(注: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潮热),微喘直视,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注: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本条对大承气汤证做了一个总结。本条有几段小注,加进来之后会让思绪变得跳脱,所以先看康本原文,再看加入小注的来加深理解。

条文中所表述的各种症状规律都是阳明燥热结燥屎的症状规律。本条以“伤寒”抬头,没明确是哪个经传过来的,但肯定是个阳明证,所以也不用抬头写阳明证。“伤寒”意思是由以前的一个病,经过吐下之后变成了现在这样。吐下之后没好,已经五到十天不大便,燥屎结住了,还每天发潮热。“日晡”就理解成每天三到五点。怕热不怕冷;开始出现谵语,胡说八道,如见鬼状,已经神志不清了;肢体出现躁动,循衣摸床,这是危证。心神不安,眼睛发直,还有点喘,已经重伤津液,而且有入三阴的倾向。但现在还是阳明证,只要把这股燥热去掉,把燥屎通开,津液能自动恢复,所以才用攻法,大承气汤主之。此证如果按温病条辨的理路,也可以用增液承气汤。两者各有优缺点。用大承气汤可以更高效把腑热、燥屎通掉。增液承气汤增加了滋阴的功效,通腑的力量被降低,因为兵分两路了。对比两个方子,一个更安全,但是功效慢;一个功效快,但是保护措施不足。视情况用。

做注者又想,都已经神志不清,直视谵语,捻衣摸床,有可能不是阳明证。所以补了一段脉,通过脉来观察。大致意思是如果是实证脉,就用大承气汤攻;如果是虚证脉,就别攻了。所以称之为脉弦者生,涩者死。不一定非得是弦脉,后面这句“微者,但发潮热”,微脉是虚象,跟涩脉一样是伤了阴、伤了正气的脉,再用大承气汤攻就要小心。但是原文说的“微者,但发潮热”有点不太通顺,因为阳明病的潮热,一阵大热,然后出一身汗,是因为热迫津液外越。到了申时,阳气开始回敛了,在里又是一股热邪,一回敛,热上加热,热上加郁,结果热势更盛,逼迫津液外越。如果此种情况出现脉微,说明这股在里的热已经重伤正气,重伤津液。所以在语序表达上,并不是脉微导致潮热,或脉微之后出现潮热。真正的因果顺序是相反的,是严重的内热造成的伤正气而脉微,这个正气指伤了阴,伤了津液。从表面语境上看,好像脉微就该发潮热,不能这么理解。

微者,但发潮热”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脉微代表邪气不盛,所以只会发发潮热,这就属于硬解。如果邪气不盛,哪至于有生命危险的程度。还是注者在做一种鉴别对比的思路?承气汤证还有一种轻证是脉微的,只是发发潮热?做注者的心意基本就这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