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218 里证发汗而坏病

二一八、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本条的误治在咱们这个时代不太会。一个脉沉的咳喘证,却用发汗法,仔细品一品为什么能犯这种错误。因为那些宣肺的药经常伴随发汗功能,比如麻黄。看见喘咳以为是肺家有热,一宣肺、一发散,出汗了。其实这个喘不是因为气机闭郁了肺,是阳明有热上传于肺,应该治阳明肠道,而不是治肺,现在宣肺导致出汗,津液越出。以前可能只是阳明有热,尚未形成大便干燥,现在肯定大便干燥了,因为更伤津液。条文给出个解释“表虚里实”,造成喘的原因是里实。不是表实闭郁影响了肺气而喘,比如麻黄汤证、麻杏石甘汤证。有可能是一个表证太阳证引起了肺功能失常而喘或咳。

通过本条,再品味病位与病性的关系。举例,病性都是热,热是在肺里闭郁了肺,还是在肠里闭郁了肠。热辨对了,病位辨错了。是不是有一个疑问,刚犯病,还没出现大便燥结(两三天、三五天不大便),怎么知道热在肠里、还是在肺里?毕竟症状是喘满或咳嗽,很像在肺里,用触诊也没发现腹满而硬。如果从怕热,口干、口渴这方面论及,肺有热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这就是中医诊断最难学的原因。在理上、用药上,可以把肠的热和肺的热分的清清楚楚,唯独在诊断上,有时候不那么清楚。这才是本条阅读的难点,明明邪不在肺,却犯了肺的症状。尤其是发病的第一天,如果发病两三天之后,腹症越来越明显,那时候就好判断了。所以问题只存在前一两天难以判断。可能大家已经想到了“沉为在里”,看脉。当病情刚发生的时候,尚未出现复杂的传变,这时候的脉没有包含复杂传变的信息,那么此时脉所表达出的病位没错,就以脉直断。既然脉是沉的,那就不是表证,就不是上焦的病。

现在举的例子,是条文教给咱们一种通过脉辨别的方法,这时是否会联想到阳明的条文中也有里实而脉浮的?梳理一下病程。阳明证刚得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强盛的热向外逼迫使得脉浮,所以本条说脉沉而喘满。等里热不断凝聚,向外逼迫气机化为脉浮的时候,则是在里的阳明热邪又发展了几天,热势更强,于是向外逼越化为脉浮。而本条给的情况是都已经四五天了,仍然是沉脉,也没出汗,说明没有向外逼迫发越。但是“而反发其汗”,错用了汗法,丧失津液,结果表就更虚了,在里的津液就更少了,所以在里就更实了,这么个“表虚里实”。可以跟上条的表虚里实鉴别。

显然本条的“表虚”是在表的津液被伤了的表虚;“里”是指在里有阳明肠道的热。而条文说伤寒四五日,没说是阳明病,言外之意有可能是别的在里的病。最简单的就是阳明肠道的热,有可能是一个三阴证久病,那就更复杂了。比如三阴的阴虚,也能出现大便难,大便干燥,也能见脉沉、喘证。咱们在解释这个条文的时候,倾向于把它解释为一个简单的毛病,这个里实是阳明里实,不是一个三阴阴虚兼三阴有实证的里实。如果这么解释,病情就更复杂了,要比这个病难治的多。

所以大家品一品,这一个条文能引出几篇论文,甚至引出一本书。比如此处的脉沉,又喘、又胸闷、胸满,如果是个久病哮喘病,或者没到哮喘那么严重,就是一个三阴证的肺家痰湿,基于某种原因病情加重,开始出现喘、满、脉沉,加重了四五天。此时的“里实表虚”,里实指的是肺之里痰湿的实;表虚指的是太阳卫气不足。这时候又被误发汗,或者什么原因出了一身大汗,比如夏天出去晒了一下,一身大汗,那么也符合本条的描述。所以伤寒条文经常可以有多种情境。

讲解的时候,一般是按其中最简单的一种讲解,这样有助于学员的理解。可是背后还有多层意思,能看得出来说明已入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