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225 趋于错宗复杂的四逆汤证

二二五、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本条的知识点有这么几个:

1、四逆汤一般理解为里寒,里寒为什么会脉浮?寒则脉迟好理解。

2、表热里寒用四逆汤来处理,为什么不处理表热?为什么只处理里寒,表热自己就好了。还是表热好不了,需要处理里寒之后,再处理表热。什么样的情况,只处理里寒,表热能自愈,什么情况表热不能自愈,就变成这个思考了。

3、其实本条已经涉及到病情错综复杂,症状相互矛盾的情况了。明明有寒,却还有热;明明有里寒,却脉浮;信息是矛盾的。所以本条也在提示如何去解决外在症状错综复杂,内在病因也开始趋向于错综复杂。这当然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了,基本用整部伤寒论来解释这个问题。

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已经差不多有答案了。只要能准确的提出问题,解决就不那么难了。

为什么四逆汤证脉浮?因为有个表热,脉浮表达的是表热。脉在当下没有表达其在里,所以不沉,其实对寒也有表达——脉迟。

什么样的表热里寒或上热下寒,只要处理了里寒,热自行退去?一定是因为热不是真热。因为里有寒,阳气不得回藏,浮越在外而化热。等里寒去掉了,自然不会浮越。阳气一归根,没有浮越的气可以化为热了。除此之外的热证,有可能处理了里寒,表热自己降不下去。

  • 比如有湿气阻滞,不治湿,阳气还是回藏不了。
  • 比如寒热阴阳相隔,得治阴阳相隔。只治里寒,阴阳相隔解决不了。
  • 比如中土运化虚弱无力,里寒改善了,但运化还是无力。中州斡旋上下左右,上焦的气还是收不回来。
  • 比如上焦确实有股真热,只治里寒,真热一时半会儿也散不掉。但是把里寒治了,为下一步治表热打下一个基础会更容易。那这个病是先治热还是先治寒,怎么判断?当然需要具体病情具体分析,但背后仍然有个大宗旨,就是谁是主证就治谁。人体的脉色症会把主证更加清晰的表达出来。

遇见错综复杂的毛病,确实有可能失误一次,甚至两次,但绝不会一直错下去。前一次错误会成为你后一次纠偏的重要信息。如果病情不太复杂,不会判断错;病情复杂,难免会判断错。绝对不可能什么病都百分百辨证正确。医案记录的绝大多数都是成功治好的案例。打个比喻,咱们的记忆是有偏性的,连记忆都有偏向,何况文字形式的东西。

本条是四逆汤证,却放在阳明篇,而条文没有抬头,这代表什么意思?之前反复讲过这种学习方法,不再多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