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五行生克迷局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学生A:这段条文补肝实脾的思路是:土克水→水弱火盛→火盛金弱→金不克木→木自愈。为何“水弱不能生木”没有纳入思路呢? 淼师:其实这是祖师爷的写书方式。《伤寒论》不是一本详细讲述道理的书。因为当时还是在竹简上写字,所以书上的内容都是点到即止。即便是远公也不是把所有的情况都一一罗列下来,此处写了,彼处就不写了;此处详细,彼处就简略。所以读古书经常要前后互参。咱们中医文献就是这个特点,如果试图把所有问题在一个环节全部罗列清楚,就会非常繁琐。每一个环节都这样罗列,篇幅将非常恐怖。即便咱们讲某一问题,也不可能把所有环节同时罗列出来。咱们只能尽可能的给出一个思维方向、思考方法,同学能再自行推理出完整的过程。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个道理、或者这本书由你来写,该如何阐述和编写呢?于是你就能体会为什么前辈写书没那么面面俱到了。

因为中医的知识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学问。要想把一个道理讲清楚了,几乎需要所有的道理。假如中医是一个圆,圆中的每个点都是圆的一部分。要想理解圆中的一个点,需要借助整个圆。所以如果每个点都拿出整个圆来解释,就不可能用语言和文字直接完成。即使勉强完成了,也很难阅读,极易陷入思维混乱。但你只要把这个理论的圆构建完成了,看到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用这个圆去解释。所以咱们常说——当看到阳的时候,自然要想到阴;看到局部的时候,自然要想到整体;看到正的时候,自然要想到邪。慢慢的养成这种联系的思维。

比如,痰热、风热能伤肺,引起咳喘。自然就能联想到寒痰、风痰也能伤肺,引起咳喘。实证能造成咳喘,就能想到虚证也能造成咳喘。这样联系的思维就建立起来了:说到正,就能想到邪;说到一种邪气,就能想到其他邪气······逐渐随着你的理论不断完整,每种情况的应对方法也就相应的积累起来了。

脏腑之间的作用关系,分别结合卫气营血四个层面,在加上正气的阴(津液、血、真阴)、正气的阳(气、热、风、燥),在加上几种基本的邪气······这样的排列组合,显然无法用语言和文字直接表达。所以咱们只能给出思维框架、思维方式、核心元素,指引大家不断的推演。核心总是简单的,但是把这些核心元素组合后,再落实到应用上就无穷无尽了。所以临床中就出现了千奇百怪的可能性。同学B:如果实脾,脾土是先克肾水,还是先生肺金?如果先生肺金,肺金强会不会更克肝木呢?淼师:这就是脏腑学说常常出现的困惑所在。古人不存在这种困惑,这种困惑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为了避免这种困惑,咱们平时尽量不用五行生克来解释复杂问题。其实换一个表达方式,你一听就懂了:

正气是阴阳和合之气,彼此之间相生相克。所谓“相生相克”就是脏腑之间相互的协作关系。人体的某种功能需要不同脏腑的类似功能相互协作完成。比如,主管气机的功能就需要:脾运化气、肺宣布气、肝升发气。气的这个功能要靠这三个脏腑相互协作完成。再比如管理血的层面:脾生血、心输血、肝藏血。管理血的时候,就需要这几个脏腑一起协作。所以各个脏腑在功能上都是身兼数职的。

于是要理解“土克水”,就要分别理解“正气的土克水”(健康态)和“邪气的土克水”(病态)。“健康态的土克水”是脾的运化力能够帮助肾来完成“肾主水”的功能。如果没有脾土的运化力,肾主的水就容易泛滥成水邪。

“正气的土生金”就是脾胃把从水谷精微吸收来的营养调拨给肺。“脾的运化力”协助“肺的宣布力”来完成“肺往全身宣布气机、疏布津液的功能”。肺得到足够的气、津液和能量,才能阴阳和合,继而才能去生肾水。这个过程如果掺杂邪气,脾就会给各个脏腑带去垃圾。

“补肝”为何要“实脾”呢?因为脾虚,运化能力就不足,就不能为肝带去营养,所以就要先补脾。于是你的问题就变成了“脾土的正气足了之后,是先帮肾水(土克水),还是先帮肺金(土生金)呢?”

显然,脾的正气足了,肯定是发挥它应有的正常功能,只有病态的邪气才会发挥异常的功能。脾土的正气一定是既支持肺金,又支持肾水。如果支持的向某一边偏颇,就会生病。比如,如果脾把大量的水输送给肾,肾本不需要这么多水,水多一分就是有余,有余即是邪。此时,肾如果不能及时排除这些水邪,就是肾病。如果脾把大量的水输送给肺,水邪停肺就化为痰饮。如果脾能够合理的把气血津液、营养物质供给肺和肾,脏腑之间协同配合,必然百病不生。

肺强是否克肝木呢?肺得脾生后,其主管的各项功能就会正常执行:宣布气机和津液的能力、肃降的能力······其中与肝有关的功能就是抑制肝的过度升发。于是当肝过度升发的时候,肺通过金克木的方式,帮助肝恢复正常。而当肝升发不足的时候,肺再强大不会再雪上加霜的抑制肝升发了。因为肺的工作就是抑制升发,现在升发不足了,就不用努力工作了,加强升发是其他脏腑的工作。各个脏腑只要的正气足,就会完成各自该干的工作。

五行之间的作用关系就是这样各司其职、彼此相生相制。其中以中土最为复杂,因为它和四维的关系都非常紧密。而四维彼此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比如,金克木,肺的肃降来平衡肝的升发。如果肝的升发力过强,肺就会通过肃降来抑制这种升发。但是肝的升发力不足的时候,除了调动肝自身的功能以外,还要脾、肾、心的功能帮助其升发。

所以,对于书中这种五行生克表达的不理解,要多从脏腑功能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的角度思考。直接用五行解读五行,容易陷入思维困局。因为咱们说脏腑功能的时候,问题是落在实处的,理解的每一个意思都是确定无疑的。但当咱们说金木水火土的时候,每一个字背后都有很多意思。比如,“肺的肃降功能”和“肝藏血的这种收藏和制约的功能”这两个功能一起完成了制约肝升发过度的工作。没有这个思维过程,直接论“金克木”就容易陷入思维困境。

 “心、肝、脾、肾、肺”、“金、木、水、火、土”这些称谓是为了便于表达而做出的笼统简称。具体的理解一定要解读出其各自的何种功能发挥出何种作用,继而建立了脏腑之间的何种作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