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迷“经与脉”

学生A:血管和经脉有何关系?如何理解“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淼师:咱们的定义为:气运行在经中,血运行在脉中。其实除了经和脉之外,还要理解一下“筋”。我曾经见过一套医术是专门治筋的,通过刺激筋(针刺、刮痧)来治病。咱们的针法是尽量避开筋的,而它们是专门在筋上刺的。治筋的这套方法被称为“十二筋经”。这套方法虽然咱们不用,但是通过了解这套方法,咱们就知道人体除了遍布全身的“经”、“脉”,还有遍布全身的“筋”。

针法和药物都是间接的调整血脉,但是刮痧和放血可以直接调整血脉。咱们平时治血脉(血管)主要是考虑治血和治筋,当然并非死板的一一对应。思路是血正常了,才能去养血管。血要想正常,必须要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这些功能都得正常。除此之外,推动血脉的功能也得正常。比如,气助血行的功能。

由此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何有些人认为血管病变不可逆,而咱们认为血管病变可逆。血管病变,只治血管,一定是不可逆,一定不可治的,因为滋养、恢复血管的链条太长。而咱们能够理解和把握这些链条,就可逆、可治。

例如,治心梗,有些人认为要做支架、或搭桥。咱们根据辨证,就能得出很多切实有效的治法。比如,咱们同行探索出一套治标的方法:瓜蒌薤白半夏汤(或加桂枝)、合上旋复花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旋复花汤——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治标的同时再根据不同情况加上之本的方法。比如,是少阴寒证造成的血脉寒凝,不解决少阴的寒,仅仅是治标,瘀血也处理不了。遇到少阴阴虚、血虚等等问题,也需要同时治本。这便是标本同治的原理。有些病单治本就能好,有些病单治标就能好,但是有些病必须标本同治。标本同治也不一定非得体现在一个方子里,也可以随证时而治标,时而治本。

还要注意,需要标本同治的病,一定是久病,一定是虚损证。这种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起码六成以上会出现排邪反映。这些反映也因人而异,有的拉稀、有的吐痰、有的呕吐、有的小便异常······最倒霉的是起疹子,因为皮肤不是一个通畅的排邪通道,排邪一时排不完,就会变成皮肤病。

还要注意,脏腑之间的邪气存在生克关系,即传变。当邪气(尤其那些有形的浊物)从一个固定的地方出来的时候,就会传到其他脏腑。比如肝上的邪气出来可能传心、传脾、传肺。于是本来只是肝上的问题,让你治的同时出现了心、脾、肺的问题。此时别慌,就用咱们那套“生传(顺生、逆生)、克传(顺克、逆克)”的方法来判断病情进退。或者参照六经,如果少阴证传到太阴证了,即使症状加重了,也不用担心。因为那些顽固的有形郁滞、浊物、毒邪,不会顺利的从五脏传到六腑,再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它们需要逐渐的往外走,于是它们走到哪,哪就现出症状。学生B:《灵枢》的论述大概是经是主体,络是分支,再细分还有孙络,体表能看见的都是络,所谓刺血就是刺络,这个络就是小细血管,所以我感觉经络可能也包含血管,但不局限于血管,不知道对不对?
淼师:这个问题其实取决于你的解释体系,解释体系决定了你怎么分类,怎么分类决定了你怎么治,怎们治反过来又决定了你用的什么理论。彼此之间是这样一个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人体的真相是什么呢?人体的真相要比咱们想象的复杂的多。咱们永远只能从某一个片段、某一个角度去归纳人体的规律。利用这个归纳出来的东西去治疗。而咱们总结的规律跟人体的真相必然存在一定误差,这是客观事实。

以经脉和血管为例,经脉和血管之间肯定有关系。比如,同一条经脉,其既有与之相对应的血管(血脉),也必定有与之相对应的气脉。于是你通过治气脉,必定能够间接治血脉。反之,治血脉也能影响到气脉。所以这两者本质上,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你怎么解释都可以,但一定要有与你的解释相对应的诊法和治法。你可以认为经脉和血脉是分开的。这样分的原因一定是你有非开对应的诊法和治法。当然你也可以认为经脉和血脉是一体的,其实这个更合乎事实。就像人的身体和心理一样,其实是一体的。但是人类大脑无法理解这件事,于是必须分开理解。

比如,脾统血、肝藏血、心主血,咱们要活血的时候,肯定是选这三条经脉上的穴位。具体选哪个穴位呢?其实整条经脉上的穴位都具备这条经脉的功能,即活血功能。同时《黄帝内经》又告诉咱们:

  • 阴经的郗穴有明显的入血分功能。
  • 荥穴、经穴有明显的通行、运行的功能。

根据这个原理,在这三个主管血的经脉上,找郗穴、经穴、荥穴,刺之就可以起到活血的功效。而实际临床上你刺的并不是血管,而且针法是要避开血管的。

再比如,刺督脉心区附近的灵台、神道,可以明显加强心脏供血的能力。咱们既没刺血管,也没直接刺激心脏,就达到了加强心脏供血的目的。所以从本质上,人体是一体的,无论分出来的是哪方面,都是与其他方面是一体的。只是咱们为了把道理讲清楚,为了把治疗方法分类,生生把人体分开了。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开口即错,动念即乖”。

但是麻烦是,咱又必须得说,所以无可奈何。人体的真相是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的,而咱们偏偏又只能用语言表达,所以无论怎么表达都有缺陷。这就是中医流派之间的产生分歧的原因。咱们解决的的方法就是整体观,不用一个绝对的定义,而是以一套完整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去解释人体真相以及天地间所有问题。咱们不是针对某个点进行解释,而是利用一个圆,来解释圆上的任何一点。尽量避免点对点解释的偏差,但是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因为咱们假设的这个圆,永远不可能是真正的人体,不是真正的天地自然。它只是一个思维模型,并且也只用来解释一定范围内的治疗层面。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为了治疗而做出的人为降维。其实不单是整体观,所有的流派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