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0、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本条也可视作与上两个条文郁热证的鉴别理解。本条有一些有意思的症象变化,明明已经开始出现不大便,可是还不需要攻大便。虽然还没形成大便燥结瘀滞不通,可是胃气已经不能顺畅下降,所以有呕。看到呕能联想到恶心,不一定真的呕,时时犯恶心。大便一通,恶心的感觉立刻消失。这样的案例临床中非常多见。
本条的小柴胡汤证集中在犯胃肠道,上面能犯胃,下面能犯肠,所以上下不通,上面呕,下面不大便,所以条文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还提到了用小柴胡汤枢机得解,之后出汗的情况。小柴胡汤肯定不是发汗剂,但也能出汗。这个汗肯定不是发表的发汗,而是气机自和的一种表现。也暗示了小柴胡汤证不但能影响大小便,有时也影响出汗。因为全身都需要枢机、枢转、疏泄的力量。条文中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这是用津液来说,其实也包含气机得下的意思。如果按咱们的框架来解释,这就是少阳证犯胃肠。
另外,条文中还提到了“舌上白胎者”,原来小柴胡汤证也能出现白苔。能想到白苔,就能想到郁热之后能让舌质变红。再举一反三,如果少阳枢转之机困滞,阳气不得通达,也能让舌苔变淡,显得阳不足。
本条特意提到的犯了胃肠,又不大便又呕,舌上又有苔,对应前一条的反常大便溏,相联系的鉴别理解。先在理上理解,再去完成实践运用。怎么诊出来,怎么以药对治。当受困于诊断的短板,不能完全发挥理论的时候,怎么通过用药加以补全。显然本条所表达的语境,并没有在热上用大多文字,所以不太从郁热这块对比本条。但是胃肠道还是被郁滞住了,所以郁的这块是可以相鉴别的。条文说“不大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阳明燥热、燥屎相结,有热。可是马上又说“舌上白胎者”,如果热很盛,就不是白苔。
祖师爷就是这么说理的,从来不会把背后道理讲清楚,都是用症状来提示。于是,能看出多少意思?能以什么角度解读条文?就变得完全没有标准了。再于是,不立标准反倒成学中医的一个方法论。立标准其用在标准,以标准行事。不立标准其用则在理法圆融。是理法圆融,而没说理法绝对标准正确。比如此证,用小柴胡汤可解,用温病透转胃气的方式也可解,其实温病更擅长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