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谓之邪,不足谓之虚。换个角度,失衡与失畅,这是咱们鉴定正与邪的方式,这是理论。可是用在临床,咱们仔细品一品。咱们能看到的信息,病象的信息基本都是邪气,邪气的信息更加明显,太过的信息更加明显。而虚证的信息表现出来并不是那么明显。比如津液亏了,表现为津液不足的干燥,直到干燥到皮肤瘙痒、大便难下……开始化实了,信息才开始明显起来。阳虚也是,阳虚刚开始也是有点怕冷,衣服多穿一点,比较乏力,没精神。等到严重了出现极度怕冷,寒症已经加重,这个时候已经成实证了。
那么闻诊的信息怎么判断它的太过与不足呢?反正肯定不能是,嗓门大、声音大就太过,嗓门小、气息小就不足。以后大家如果练习闻诊,就能够听见那些声音,嗓门很大,但是气息弱。其实例子很多,现在视频发达了,到处都是视频。拿着那些视频直接讲,就挺明确的。只是我们一般讲课习惯是论事不论人,所以我也不太好讲,这个有兴趣咱们私下在群里讲吧。
过去教材就是这个风格,论事、伦理不论人。少招麻烦,不能把精力放在应付麻烦上。点对面的传播模式,整个面每个人反馈给你传播一点汇集到你这里,就是巨大的麻烦。
闻诊的正气足,所表现的声音就是均匀调和的。没有特点,反而是健康的。这就跟舌象似得,一个均匀柔和的舌象没有特点,有特点就是病象。脉是同样的道理,均匀和缓的脉是健康的脉,均匀和缓算啥特点。但是人吧,对于均匀调和通畅有着一种本能的喜欢,是一种共性的倾向。而个性有各自的倾向,那就因人而异了。比如听音乐,有的人就喜欢听躁动的声音,这种个性的喜好,要么是同气相求,喜欢的声音跟他的属性相像,因熟悉感使得有亲近感;要么就是异性相佐,喜欢的声音能补充他内在的缺陷。所以没有无缘无故的喜与恶。这些规律,不仅可以帮助咱们闻诊的诊断,甚至可以用来主动调整自己的健康。就是改变自己说话用气的方式。那就跟持咒差不多,有的人通过持咒来改善身体,一定是因为他持的那个咒对于他的气机正好调和,正好与他相辅相佐。相反,他持这个咒,跟他内在的病气相应,时间长了身体就越来越差。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所以声音的振动,有他的疗效属性。咱们凭这个闻诊来开发出这样的属性。用与不用,自己决定,随机缘。
那么什么是太过呢?太过是失衡,阳太过会压制阴,阴太过会压制阳。所以如果对中医的理论,尤其是对脏腑学说领悟较深的同学,学闻诊是比较容易了。只需要学一个技巧就行了,即辨别声音的技巧。如果没有理论,闻诊学不会。初学者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可以当成一个理论储备,但是不要试图练习闻诊,否则将事倍而功半。
每一个音,宫商角徵羽,对应木火土金水。在阴阳调和的时候,他发出的这个音,具有和缓的驾驭力,不会显得偏颇。既不会特别亢盛,也不会特别的虚弱。此处的虚弱指的是驾驭力不足,不是声音小,这点必须要强调。在他气息不足的时候,他为了把气发饱满,为了声音能够发出来,就得消耗更大的气。于是当听到消耗更大的气才能控制正常发音的时候,这就是虚。更甚者,他加强了气息度,这个音仍然发不合格,发不饱满,那就更虚。
如果某一音虚就会显得另外一音偏盛,尤其是阴虚而阳偏盛的时候,那声音是很大的,显得气很足。但是里面是有一种干瘪的声音,干瘪的感觉,不够润泽之感。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有进无退、有白天没有黑夜、有来无回的感觉。或是尖锐,或是嘈杂,或是高亢,或是干燥。这些慢慢品味,这只是技巧上的东西,并不困难。因为从小我们就听别人说话,听别人声音,所以这个能力并不难训练。本来就有这个能力,只是将之理论化、系统化而已。如果是阳不足阴偏盛。阳弱阴足的,那正好倒过来,声音会表现为,起很费劲,而落很快。气息运行到一半,没后劲了,尾音就回收了。突然没气了,回收不足。其实每个音需要消耗更大的气,甚至消耗更大的气,这个音都发不大,声音都发不完全。这当然只是总论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