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想讨论一下,外国新冠治疗后造成很多巨舌症,用中医的方法如何治疗。
淼师:遇见这种极端的情况,如果用纯中医的治疗方案需要理智。原因有二:
1. 没有相关案例和治疗经验,只能靠理法探索治法,然后再观察实际效果,随证治之。面对这种极端的病情,不确定因素太多,所以疗效就不确定。
2. 这种情况,进食是个问题。不能进食,西医可以输营养液维持生命;舌头大到危及生命,西医还可以及时切除。但是用纯中医的方法,就有局限。如果舌头没有大到危及生命的程度,还能吃饭,咱们才有时间摸索治法。 如果患者的舌头已经塞满口腔,不能进食,危在旦夕,咱们还认为用纯中医的方法能治这种病,就是自不量力。
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是一种虚张声势。而“直面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不行”的这种心态才是真正的强大,而非弱小。所以面对这种极端情况,终究要解决的是心态问题和价值观的问题。 如果借本案的信息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整合思维,对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所有分析结果,都仅仅是思维的梳理,而非确切的治病方法。要得到一个确切的治疗方案,除了圆融的理论推演,还需要与前人的医案相互印证。这种印证包括与前人的成功案例的证真,也包括与前人成功案例思路相异的证伪。只有证真和证伪全部完成后,才有把握付诸行动。否则在没有一个确切的成功经验的参照下,做的任何推演,也仅仅是训练思维。于是这个问题,就训练思维而言是有价值的,而距离指导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问题重点不在如何治病,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多视角看待问题的方法论。无论是个人医术的进步,还是整个人类医学的进步,都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上的。在学医之初,这些基本观念要先确立起来。否则,学习过程中就容易陷入歧途。要把自己当人,不要把自己当神。先要假设自己有那些人性的短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事。先做好自己未来会陷入歧途的准备,而不能假设自己会一马平川、平步青云。兵法云:“未料胜,先料败”。用在中医上就是——遇到一个病,在琢磨如何能治好之前,先琢磨什么原因会造成治不好。这些理念的思考,远比技术本身重要。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治疗瓶颈在哪,决定了治病的天花板在哪。
现实中的临床永远比书本上记载的案例残酷的多。书中的案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大多数病都能轻松治愈。真到临床却发现大多数病不能轻易治好。能轻易治好的是那些三阳证,其实不治也能好。只是不治会好的慢,或者留下残余。一旦形成了三阴久病、三阴重病,治好所需要的条件就非常复杂了。当因为医术以外的原因,造成很多病治不好的时候,我们是否能从容面对现实呢?
其实能否做好一件事,最终取决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选择的时候,最理性的人也只有小部分是理性的选择,大部分还是通过心理来选择。可是人类有一种倾向——明明是心理做出的选择,却要做一个理性化的包装。这是人类的共性,也包括我自己。咱们能否觉察出这真相呢?
理性是人类进化中最后进化出来的东西,所以非常薄弱。通过一个生活经验就能发现其中的端倪。比如,人睡觉时,理性功能随之消失。可是心理、情绪这些属性却不会因为睡觉而消失。因为如果此人出现了心理问题、心理挫伤,这种痛苦依然会带入他的梦境,进入他的睡眠。这种状况人生经历丰富的人都会有所体验。
由此可见和心理状态相比,理性相当脆弱。这也就是为什么华夏文明并不培养的人的理性,而西方文明貌似在培养人的理性,其结果又如何呢?中国文化培养的是人的心理,称之为“品性”!称之为“道德”!真正的教育是训练人的行、走、坐、卧,训练人的心。学习的方式是通过扫洒应对、呼吸吐纳等日常起居中的每一个细节修炼品性。而往脑子里塞一堆知识,是“索知障”。“索知障”的造成结果一定是“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直到完全丧失换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就像这个问题,至少要分两个角度考虑:
1. 训练中医思维的角度。2. 临床证治的角度。
每个角度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彼此站在同一个角度讨论问题。如果两个人彼此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意见,又不能理解对方的角度,这样的讨论势必没有意义。如果想知道对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就得试着切换一下角度,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是否同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具备切换角度考虑问题的这种能力。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这种切换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在临床中非常重要。
何为“整体观”?如何一步步训练“整体观”?就是保持宏观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永远只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训练不出宏观思维,训练不出整体观。
诚然,单一角度看待问题是人性本然,因为人类的自我倾向就会表现为以自己的角度认知世界。自己的角度是自己的人生经验。人不可能以否定自己人生经验的方式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结果就导致两个问题:1.错失整体2.错失当下
错失整体势必会造成自我束缚,错失当下势必会造成无穷的痛苦。人在痛苦之下,再自我束缚,唯一的结果就是逐渐失去生命力,失去我们本该鲜活的生命力。这样的精神状态势必造成巨大的不安、恐慌、匮乏,这会成为贯彻一生的心灵状态。
希望咱们中医的学子能够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整体观思维,逐渐找回自己的满足和祥和。